金秋延边,层林尽染;石榴绽笑,同心筑梦。当国庆节的东升旭日邂逅中秋节的皎皎明月,延边州以“来多彩延边·庆中华佳节”为主题,通过350个家庭跨域结对、社区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创新形式,在祖国东北边陲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美交响。
活动现场 供图 延边州委宣传部
“在社区最显眼的地方,我们绘制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墙,每天居民上下班、孩子上下学都能看到,让民族团结从概念变为日常。”10月1日上午,在延吉市进学街道文河社区“三共四同”文化墙前,社区党委书记秦绪华一边为刚刚接进“家门”的9组来延家庭热情地介绍“三共四同”情况,一边拉着这些来自广西、四川、陕西等地的“家人”们实践起来——大家“同吃一桌饭”,品尝社区精心准备的江米鸡、打糕、米肠、桔梗等几十种延边特色美食。在舌尖的满足与分享的温馨中,居民游客在欢声笑语间共庆佳节、共叙情谊。
活动现场 供图 延边州委宣传部
“都说味道暖人心,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当地人‘吃一桌团圆饭’。”来自广西的游客管志洁说,大家一边吃,一边“唠一点家乡事”,在相互介绍菜品的由来和寓意、相互推荐品尝美味、相互分享家乡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和认识。
同一时间,延吉市北山街道也迎来了一批客人——来自浙江杭州、江苏淮安、河北秦皇岛、四川资阳等地的15户各民族家庭与当地居民相聚于“来多彩延边·庆中华佳节”中华民族一家亲体验活动现场,在金秋的暖阳中共同感受美丽边疆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 供图 延边州委宣传部
来自浙江杭州的熊春一家刚下车,就被朝鲜族姑娘们热情的迎宾歌舞打动,被空气中浓郁的辣白菜和米酒的香气吸引。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虹社区党委书记李名轩在致辞中动情地说:“今天,我们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纽带,让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让团圆的意义超越地域与血缘。”
在“民俗快闪”环节,来自江苏淮安的李宇琛第一次穿上朝鲜族传统服装。她一边调整裙带,一边请同伴帮忙拍照。投壶、尤茨等传统游戏区笑声不断,秦皇岛的黄先强和延边小朋友组队比赛,虽不熟练却玩得尽兴:“游戏也是增进了解、快乐交流的‘通用语言’!”
活动现场 供图 延边州委宣传部
美食制作区热闹非凡。来自四川资阳的张焱旭正在朝鲜族阿迈的指导下学习腌制辣白菜:“我们四川人爱吃辣,但延边的辣带着甜酸,背后是不同的生活智慧。”制作紫菜卷、打糕、米肠……各族群众围坐一桌,一边忙碌,一边交流家乡的饮食故事。
当《红太阳照边疆》的旋律响起,延边各族群众拉起外地游客的手跳起集体舞。张焱旭在朋友圈写下:“边疆很远吗?只要心在一起,山海皆可平。”北山街道一名干部也动情地说:“我们不仅是在共庆佳节,更是在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州委统战部工作人员王帅介绍,为深入推进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建设,延边州在节假日期间积极开展“来多彩延边+”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次国庆中秋假期,更为应邀赴延的域外家庭精心准备了初见延边“办一场欢迎式”、入乡随俗“当一天延边人”、味暖人心“吃一桌团圆饭”、情感共鸣“唠一点家乡事”、交往延续“结一份长久情”等活动,通过举办欢迎礼、表演民族歌舞、赠送包含景区折扣门票及餐饮满减券的“乐享大礼包”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展示延边人民热情好客的良好风貌;组织本地家庭与域外家庭现场结对,通过相互介绍、集体合影、互动游戏等方式共享美好;精心安排来延游客沉浸式体验延边特色市集,采购本地商品、品尝风味小吃,在人间烟火中感受延边各族群众生活中不分彼此的融洽氛围;邀请来延家庭参加掷戏、打画图、荡秋千等民俗娱乐活动,走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拍摄一组风情浓郁的照片,感受浓郁的民族特色,留下独属于延边的美好回忆,让各民族在“同吃同住同游同乐”中双向奔赴、加深情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深秋的四川风景正美,一定带着家人来玩,届时我给你们做导游。”“烟花三月下扬州,咱们相约瘦西湖畔。”……每一场活动后,结对家庭都互留联络方式,邀约再次相聚,相约“结一份长久情”。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正是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建设的核心价值——让民族团结从“活动”变为“行动”,从“瞬间”延续为“永恒”。
从欢迎仪式上的长鼓声声,到市集里的笑语盈盈;从团圆饭桌上的举杯共饮,到游园路上的携手同行……美食的香气消弭了陌生,歌舞的韵律串联起心灵,“国”的庆典与“家”的团圆在东北边疆小城——延边相映生辉、深情交响,这里用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的节日盛宴,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凝聚成永不褪色的温暖和力量。这里,延边正以创新实践不断书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心答卷”。(文 黄一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