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延吉:多维发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走深走实
2025-09-30 17:39: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薇责编:蒋硕

  自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以来,延吉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烽火同心铸忠诚,团结共进谱新篇”主题,围绕“丰富教育形式、构建特色载体、推动共建共享”三大核心路径,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宣传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有形有感的体验中凝聚中国心、铸就中华魂,为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教育模式 让共同体理念扎根人心

  为打破传统宣传“单向灌输”的局限,延吉市构建起 “分层施教、多元融合、立体覆盖”的教育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理论学习、音乐思政、基层宣讲等多元场景,推动理论教育从“被动听”向“主动融”升级。

  在专题培训方面,延吉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创新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实地观摩”的多元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培训,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的民族工作理论素养与实务操作能力,为后续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音乐思政课则成为传递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延吉市精心打造音乐思政课,延续“以音乐叙史、以情感育人”的经典模式,将音乐艺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活动组织全市24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在沉浸式体验中激活民族团结记忆,让民族同心的力量通过真情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此外,“石榴红”基层宣讲员队伍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以专题报告、座谈交流、现场教育等多种形式“面对面”宣讲。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11场,让各族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凝聚共识,在互动共鸣中汇聚奋进力量。

  打造特色载体,让交融氛围可见可感

  立足边疆地域特色,延吉市以“文化为桥、活动为媒”,构建“体育活动+文艺汇演+非遗融合”三位一体的文化浸润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要求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形式,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构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

  足球运动成为增进民族情谊的纽带。依托当地多年厚植的足球文化,延吉市举办街区干部职工足球赛12场,以球会友、以球促融、以球筑梦。赛场上,各族干部职工奋勇拼搏、默契配合,在竞技中增进彼此友谊,让足球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

  文艺汇演为各族群众搭建起文化共享的平台。围绕“烽火同心铸忠诚,团结共进谱新篇”主题,延吉市先后开展“民族团结绽芳华 共筑欢乐幸福家”“石榴花开映边疆 盛世欢歌迎国庆”等文艺演出。各族群众在“共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中,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月期间共举办文艺汇演21场,参与人数达3.8万人次。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各族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延吉市深挖地域文化资源,组织非遗展演进小区活动8场,将打糕制作、辣白菜腌制、紫菜包饭品尝等特色非遗项目搬进社区广场、居民小区。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文化互动中加深了民族情感。

  深化共建共享,让团结成果惠及民生

  延吉市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与民生改善、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解决急难愁盼、融入日常交往场景”为切入点,推动民族团结从“活动式”向“常态化”转变,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切实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邻里互动活动让民族团结融入日常生活。结合群众需求与民族特色,延吉市开展“百家宴”“啡尝时光 邻聚温暖”等主题活动。各族居民围坐在一起,品尝特色美食、共品咖啡、畅谈家常,同时积极探讨社区发展建议,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细微处生根发芽。宣传月期间,累计开展邻里群众性系列活动100场,参与人数达9400余人次。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民族团结注入民生温度。延吉市将民族团结元素与民生改善需求相结合,推进多民族混居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此次改造共加装充电桩17组,重点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飞线充电”等民生痛点问题482件;在小区公共空间绘制民族团结“彩绘墙”594平方米,加速形成各族群众“推门可见、抬脚即入”的嵌入式社区形态,让各族群众在舒适的居住环境中增强归属感。

  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根基。以“红石榴窗口”为核心载体,延吉市整合政策咨询、矛盾调解、双语服务、特殊帮扶四大功能,为各族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创新推行的“四微服务”模式,已惠及超1200人次;开展“双语义诊”与“法律宣讲”活动18场,直接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此外,工作人员还走访96户特殊家庭,发放5万余元慰问物资,进一步坚定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信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大地绚丽绽放。(文 王青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