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年轮刻下第二十道印记,一座被车轮推动着前进的城中之城,矗立在长春西南百余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在时光的河畔,我们听见钢铁交响中那些温暖的心跳,看见宏伟蓝图里那些生动的面孔。
六位见证者,六种人生轨迹,共同见证汽开区的发展经纬。
这里有投身岗位二十年如一日的老同志,案头文件摞成岁月的高度;
有人在三尺讲台播撒希望,让工匠精神在新生代心中发芽;
跟随社区书记走过街坊邻里,将基层治理绣出温情针脚;
警徽闪耀在街头巷尾,民警用脚步丈量出平安的周长;
企业家以创新为引擎,在厂房车间书写产业报国的誓言;
企业退休干部笑谈往昔,掌纹里还留着生产线的温度。
《新时代 我与汽开》系列专题——每一个故事都是时代长卷上的精彩笔触,透过六位亲历者的视角,聆听时光深处的回响,翻阅这部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的不朽传奇。本期人物——一汽退休干部,党伟光。
年过七旬的党伟光缓缓展开一张已然泛黄的一汽老厂区照片,“这就是当年的1号门。”如今,这里已是长春汽开区百余平方公里版图中的一部分。
这位“老汽车人”,亲历了企业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关键转折。从一线工人、党员、干部,一步步成长为高级管理者,他的人生与一汽的发展轨迹紧密交织。“我做了一辈子的汽开人。”说这句话时,他的眼中依然有光。
四十余年来,他系统地收藏了与一汽相关的历史物件数千件:建厂初期的老照片、印有第一代国产汽车的电影海报、解放卡车的早期模型,甚至报道汽开区成立的报纸……这些老物件在他手中汇集成体系,不少已成为绝无仅有的孤本。
“总有人问我,收藏这些是为了什么?”党伟光捧出他编著的《一汽人的记忆》,语气沉静而深远,“但你看看,从第一个零件到第一辆整车,从一座工厂到一座城市,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奋斗写就的历史。”
这本书,仿佛是他与岁月对话的见证。每一张图像的今昔对比,每一段文字的细心注解,不止于地理变迁,更是一个国家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时代缩影。
集邮,是他另一项持续半生的热爱,方寸之间,可见中国汽车工业与汽开区的发展历程。
如今虽已退休,他仍常常自称是“退休了的年轻人”。因为他依然活跃在档案馆、学校、培训的讲台之间,不断把这些收藏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愿意倾听的人。
也许对党伟光来说,他所守护的从来不只是旧物,更是一种精神的底稿——传承汽车文化、讲述汽开精神。
“每一步跨越,都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而他,正是那个始终俯身捡拾、细心擦亮,并将这些结晶一一传递到后人手中的人。(高龙安 孙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