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延吉市北山街道居民的生活便利度与幸福感正悄然升级。街属社区精心打造的4处“共享小屋”已成为邻里生活不可或缺的暖心驿站,这些小屋不仅提供免费休息、饮水、充电、如厕等基础服务,更延伸出文体活动、健康检查、爱心义诊等特色关怀,以“芳邻互助点”“工会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多元形态,成为提升社区温度、凝聚邻里情谊的重要纽带。
共享小屋 供图 延吉市委宣传部
新近打造的共享小屋在功能规划上更为用心。在丹青社区,焕新升级的共享小屋成为爱心涌动的平台。小屋计划一经发出,居民便纷纷响应:一位朝鲜族老党员送来崭新工具箱与雨衣;辖区热心居民捐赠了排球、羽毛球等,点滴捐赠化为共享资源,唤起家门口的暖暖爱心。
共享小屋内部环境及设施 供图 延吉市委宣传部
丹山社区依托3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出功能强大的共享空间。其“4+N”功能区(多功能厅、民情议事厅、健康小屋、文体活动室)配备雨伞架、助残器具等硬件,居民可便捷享受充电、阅读、热饭等多元服务。
丹虹社区的共享小屋精准聚焦便民与户外工作者需求。步入小屋,舒适桌椅供人小憩,饮水机、微波炉解决饮水热饭之急,充足的电源插座驱散“断电焦虑”,应急药箱、工具雨伞、书报杂志一应俱全,让快递员、环卫工等群体在奔忙间隙也能感受家的细致温暖。
丹光社区共享小屋以“健身互助”为核心亮点,筹备期间,由物业提供场地支持和基础设施维护,更配备了体育用品、运动设施、饮用水和医药箱等共享物资,无论是居民茶余饭后的轻松锻炼,还是物业工作人员巡逻间隙的短暂休整,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运动+互助”的独特氛围,让共享小屋成为凝聚社区活力、拉近邻里距离的“健康纽带”。
小屋虽小,幸福事大。从解一时之需到筑长效之基,北山街道的共享小屋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串联起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当家门口的便利触手可及,当邻里的笑容因互助而绽放,一种更具归属感与温度的社区生活已然在共享中生根发芽。(文 李军广)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