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12岁的郑清明站起来还没有枪高,可他却毅然和同乡投身抗日战场。年龄最小的他被分到部队医院服役,在一场场生死时速中,他逐渐掌握了战场上抢救伤员的医疗技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挽救战友生命。转业后回到家乡,他永葆军人本色,带领父老乡亲好好种田,多打粮食支持国家建设。
视频来源: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1933年,郑清明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在他6岁那年,父亲因一场意外离世,家里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12岁那年,日本侵略者冲进村,见东西就抢,见房子就烧。“我亲眼看着他们把我家那口仅有的铁锅砸了,把囤着的高粱面全倒在地上踩,房子也被烧得噼里啪啦响。”时至今日,说起当年的所见所闻,老兵郑清明依然攥紧拳头。
抗战老兵郑清明 摄影 李强
日本侵略者“三里一据点、五里一炮楼”,三天两头来扫荡,让他和村民的日子没法过。“有时候半夜听见敲梆子,就得赶紧往庄稼地跑,躲在坟圈子里过夜。有回鬼子突然进村,把邻居大伯抓走了,后来再也没见着人。”那时,郑清明心里就一个念头:“必须把侵略者赶出去,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1945年2月,刚满12岁的郑清明听说八路军来招兵,揣着捡来的几个子弹壳就去了征兵现场。“征兵的同志看我太小,直摇头,我说‘我能背药箱、能送信,鬼子见了我不提防’。”就这样,部队年龄最小的郑清明来到山东军区一个部队医院学习。
“我记得同期的同学也才十七八岁,教我包扎伤口,用竹片做夹板。”面对战场上的断臂断腿和充满血腥气场面,郑清明从未想过放弃,“我既然来了,就要坚持下去。”郑清明个子矮,药箱带子太长,得在腰上缠两圈才能背稳,“别的战士扛枪,我扛的是绷带和止血钳,心里头琢磨:扛不了枪打鬼子,那就多救几个战友。”
最难忘的是给俘虏治伤。“有回抬来个日军俘虏,腿被炸断了,疼得直叫唤。咱们缺少医疗药品、没有麻药,手术钳在火上烤烤就用,那日军俘虏疼得冒汗,我们也没法子,只能跟他说忍耐一下。”旁边有个伤员看不惯:“为啥给俘虏治伤?”护士长说:“咱是医生,只要是伤员就得救。”医者仁心,这四个字到现在也是郑清明的信条。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郑清明有了独自处理伤员的能力,他也随着八路军挺进大西南。“有次在四川救一个小战士,他腿上中了弹,我用绑腿和竹子给他做担架。刚抬起来没走多远,又一颗子弹飞过来,正打中他胸口。我看着他慢慢闭上眼睛,那时候才明白,战场上救人跟打仗一样,命悬一线。”
转业后,郑清明选择回家乡务农。“我是当过兵的人,退役后农田就是‘战场’,这场仗必须打赢,种好粮食,支援国家建设。”郑清明说。那时候没化肥,就靠沤绿肥,肩膀磨得全是茧子。有人问为啥这么拼,郑清明说:“守不住农田这块阵地,就得饿肚子,还怎么建设国家!”
在部队的时候,郑清明虽然没摸过枪、没杀过敌,但见过太多生死。他清楚地记得有个伤员临死前抓着他的手说:“小子,替我看看胜利的中国。”郑清明常跟后辈说:“我们现在的好日子,那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国家强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好现在的幸福生活。”(文 崔释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