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延吉:砥砺前行结硕果 扬帆起航新征程
2025-07-18 19:16: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蒋硕

  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来,延吉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十年来,延吉市全力抓产业、扩投资,经济发展如巨轮破浪前行。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细胞产业园为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活力,吸引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园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为城市建设提供支撑。这些项目提升了产业层次,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47户高新技术企业和43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明星闪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延吉市也因科技创新上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

  文旅产业火爆出圈,成为亮丽名片。水上市场早市烟火气十足,吸引众多游客。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重塑多种业态,融合民俗风情展示与特色餐饮民宿,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接待游客357.89万人次。延吉恐龙王国自2022年开园以来,截至2024年9月累计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随着文旅产业发展,延吉市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2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43.4%、6.5%。

  改革创新 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十年来,延吉市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为城市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2024年,延吉高新区和空港区,“两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5.2亿元,增长9%。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社区医院建设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服务。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权无偿配置改革规范市场秩序,跨境电商差异化发展改革搭建全省首家全模式跨境电商综服平台,2024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获评全国综试区“成效较好”等次,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完成5亿元,增长185.7%。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停产半停产企业及停滞项目盘活改革让“沉睡”资产焕发生机。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延吉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考核评估位列全国第二档。延吉机场国际货站等投入使用,延吉-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复航,延吉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东北地区支线机场第一位,国际游客占比位居全国第一位。

  城乡蝶变 宜居宜业面貌焕新

  十年来,延吉市千方百计抓基础、提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绿美延吉”提升行动让老城区“被遗忘的角落”变成城市绿地、景观小品和口袋公园,新城区道路宽敞平坦,绿化错落有致,40多个游园广场如珍珠般镶嵌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级”。

  城市管理更加有序。“红色星期五”活动、“双报到”机制和“网格化”管理等保障城市高效运转,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农业产业发展迅速。人参加工企业产销两旺,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带动农民增收。乡村面貌向好,基础设施完备,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清洁等行动让乡村整洁卫生,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监测对象无一返贫致贫。

  民生福祉 幸福生活日益美好

  十年来,延吉市坚持不懈抓民生、强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延吉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区小学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全覆盖,启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吉大高中延吉分校”挂牌招生,让学生享受更优质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延吉市实施“五大工程”“十大行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先行学校、“互嵌式”社区等83个阵地。开展“红石榴”宣讲、“凝中国心、铸中华魂”等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级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常态化扫黑除恶通过中央督导,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平安县(市)称号,国防动员等工作有序推进,为发展保驾护航。

  感恩奋进十年路。这十年,是砥砺前行的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延吉市在经济、民生、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站在新起点,未来,延吉市将牢记初心使命,高标准谋划“十五五”规划,坚持项目为王、改革为先、民生为本、环境为基,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 穆俊英 徐大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