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吉林解锁水生态“向好密码”
2025-02-20 11:00:57来源:吉林日报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解锁水生态“向好密码”—— 我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走笔

吉林解锁水生态“向好密码”

蓝天白云下,查干湖湖水广阔浩渺,水草丰茂、绿意盎然,一条小船悠然穿行其中,尽显查干湖自然之美与宁静祥和。

吉林解锁水生态“向好密码”

空中俯瞰,辽河宛如一条蜿蜒丝带穿梭于城市之间,尽显城市与自然和谐交融之景。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近年来,吉林省在治水征程中迎难而上、笃定前行,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各项治水举措,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由2017年的64.9%到2024年的89%,由2018年国考断面劣五类水质占比18.8%到如今实现劣五类水体稳定消除,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7.7%提升至42.7%,碧水保卫战正捷报频传。

  这些成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更为全国寒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吉林经验”。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旗威介绍:“自 2018年起,吉林省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入贯彻‘保目标、抓问题、强措施、求实效’的十二字工作要求,坚持‘水环境、水生态与水资源’‘城市与农村’‘岸上与水里’三个统筹,严格实行“四个第一时间”水质管控机制,全方位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理念领航

  构建全流域协同治理大格局

  在治水实践中,吉林省深刻认识到科学规划和制度保障的重要性,加快修订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创性地将 “三水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为治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制度遵循。不仅如此,相继出台的《吉林省重点流域劣五类水体专项治理和水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精准弥补了劣Ⅴ类水体治理领域的短板;《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方案》以及《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综合规划(2018—2035年)》的颁布,构建起科学系统的辽河治理体系;而《吉林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印发,则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着力提升区域水环境承载力,为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十四五”以来,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动57个水污染治理和保护项目进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争取到国家资金12.2亿元,为治水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组织上下游、左右岸县市签订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通过完善横向资金补偿、纵向资金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市县的积极性,使它们自觉融入“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各地互相补偿5133万元,落实奖励资金1.81亿元,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协同合作,更推动了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精准管控

  破解水质提升关键难题

  精准管控是吉林省治水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法宝。锁定 “两河一湖”(东辽河、饮马河、查干湖)重点区域,创新推出“四个第一时间”水质管控机制,依据东、中、西地域特性与流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一河一策”“一源一策”“一口一策”,精准发力,从水源到流域,全方位筑牢了水质保护的防护网。

  “重点顽疾要多关注、常摸底。”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刘中峰说,“我们将水质波动较大、存在反弹风险的45个断面列入重点管控清单,2024年更是加密监测样本1080个,研判分析数据4320组,通过严密的监测和科学的分析,为精准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吉林省连续6年开展污水直排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紧盯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目标,压茬式开展复核复查,建立起“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链条监管模式,有效遏制了污水直排问题。2024年,完成2.28万公里河湖岸线排查,现有7190个排口全部完成登记管理,同时,首次会同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对全省全域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卫星遥感影像采集和解译,真正做到了排查无死角、无遗漏,大大提高了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综合整治排查入河排污口的同时,吉林省持续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其提标扩能,着力补齐治水短板。“十四五”以来,全省新改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4座,管网2000公里以上,7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排放,82处县级城市建成区水体完成排查,104条既有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

  重点攻坚

  守护生态与民生福祉

  “查干湖四季皆美,春赏开湖、夏来纳凉、秋观芦苇、冬看冬捕,没事就爱来湖边转转。”漫步在查干湖畔,居民王大爷感慨道:“好环境、好生活,真是幸福啊!”

  近年来,吉林省依托西部河湖连通工程,累计投资26.7亿元,实施查干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24个,以查干湖为核心,通过河道治理、引水灌溉、生态修复等工程,巧妙调配利用洪水资源和灌溉回归水,实现了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体连通和动态循环,让曾经的死水变成了活水,为查干湖的生态修复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吉林省出台《查干湖生态治理专项工程实施方案1.0版》,确定以“点源控制、面源截污、内源治理、外水补给、生态修复、强化管理”为治理思路的20项治理保护措施。启动《查干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及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策研究》,实现专项研究点位全覆盖监测,进一步提升了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开展查干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对发现的7个重点问题全力推动整改,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如今,查干湖水质连年呈现整体向好态势,生态保护硕果累累,生态旅游业风生水起,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不断加身,这块“金字招牌”在精心呵护下越擦越亮,成为吉林省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因村施策”

  绘就水美乡村新画卷

  在珲春市英安镇富民村,冬日里皑皑白雪覆盖着屋顶与田野,村头的小河虽已冰封,但冰层下流淌的却是清澈的水流。张大爷满脸笑容地说:“以前冬天污水横流,河面冰又黑又臭,现在变干净了,村里建了污水处理站,还有专人管,日子舒心,环境也好!”张大爷的话语,道出了村民们对乡村水环境变化的真切感受。

  在富民村建设的污水处理一体化全自动运行厂站,日处理量500立方米,具备自动切换、报警功能,满足了全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这一污水处理装置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过去生活污水随意“一倒了之”的局面,实现了污水的有序处理和洁净排放,让乡村的水更清、环境更美。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坚持因村施策,建管并重。2024年,统筹省级污染防治资金3000万元,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9512万元支持项目建设,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编制《吉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设施运行管理工作指南》,确立了采用“管网+治理设施”“改旱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模式,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3年行动,力求在3年内让全省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截止目前,已新增完成139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管控)率由27.7%提升至42.7%,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孙平安表示:“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水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改善为目标,在机制创新上寻求新突破,在监督管理上展现新力度,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作为,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记者 刘姗姗 通讯员 马喆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