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长春新区:以“新”为魂 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2025-01-08 17:18: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蒋硕

  长春新区作为全国第17个、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重大使命,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长春新区:以“新”为魂 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长春新区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产业体系向“新”求质

  目前,长春新区正着力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三大辅助产业,超前布局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形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三主、三辅、三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区内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重点企业130余户,年产值近600亿元;医药健康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光电信息产业拥有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汇聚28个高精尖科技成果。这是长春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底气和信心。

长春新区:以“新”为魂 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金赛药业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一汽奔腾、捷翼汽车、金赛药业、卓谊生物、长光卫星、奥来德、荣德光学、圣博玛、海谱润斯、长玉特陶等长春新区重点培育的金字塔尖企业迎风而上,奠定了长春新区产业链的高度。

  大医集团、福亿药业、永固科技、博翔无人机、森亿智能、妙可蓝多、志联冷链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集聚,以项目高质量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引区域经济提能跃升。

  坚持产业发展、资本先行,长春新区在已组建12支总规模47亿元子基金的基础上,坚持每年综合投入1亿元壮大基金规模,构建助力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招才引智的基金集群矩阵,助力产业做大做强。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科技创新始终是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这片以科创资源创新为最大内涵的区域处处涌动创新的热潮。

  长春新区拥有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中科院长春分院“一院三所”实力加持,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应化所北湖园区、长白山实验室、吉大未来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在此布局。

长春新区:以“新”为魂 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长新创谷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全区集聚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7个,拥有院士工作站5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家、高新技术企业845户、“专精特新”企业558户,渐入佳境的创新生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此实现创业梦想。

  空间资源潜力无限

  从空间平台到专业服务,从人才培育到成果转化,要素保障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目前,长春新区共有具备供地条件的各类产业用地1087公顷,可有效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建有创谷、光谷、药谷、精细化工等29个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和楼宇165万平方米,这些水、电、气、热、通讯、公寓、商业等生产生活要素保障完备的专业化空间,将形成对产业项目的强大吸附力和集聚力。

      长春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是通过新建认定的化工园区,完成D级评级认定;总建筑近百万平方米的长新创谷,加快集聚科技、金融、电商、数字等新业态,长春新区打造的优质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先行先试”,放眼“全省最优、东北一流”营商环境目标,长春新区在省市率先实施“标准地+承诺制”、首违不罚等重大改革,创新推出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成为新区营商环境品牌。

  长春新区在东北率先建设长春智慧法务区,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投资。

长春新区:以“新”为魂 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长春智慧法务区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城市功能和谐共生

  15分钟,不只是一个时间尺度,更是衡量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长春新区欧亚汇集、中商·世界里、吾悦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覆盖“15分钟生活圈”,敬老餐厅、街角公园,健身绿道让居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小确幸”。

  长春新区与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建有中小学18所25校区,建成5所三级医院、502个医疗机构,高品质教育资源和国际化的大健康体系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来长春新区,可尽享美好生活。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决胜“十四五”,长春新区,奋发向前行!(文 王青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