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总产量预测850亿斤!2023年吉林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2023-09-28 11:11:48来源:人民网责编:尹红燕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眼下,吉林省进入粮食收获的季节,智能农机具游走在广袤的田野上,为粮食收割吹响了丰收的号角。

总产量预测850亿斤!2023年吉林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今年,吉林省立足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狠抓“增面积、建良田、推技术、用良种、防旱涝、强农机”六项措施落实,努力夺取粮食丰收,有望实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加”。据农情调度和专家多点位测产,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测粮食总产量在850亿斤左右。为丰收里的中国,贡献一份金灿灿的“吉林成色”。

  走进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国俊种植家庭农场的玉米地,丰收的景象跃入眼前,颗粒饱满的玉米穗斜插在高大挺拔的玉米秆上,等待着农机的收割。在玉米地里,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这里80亩的地块进行测产。

总产量预测850亿斤!2023年吉林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这块地是参加玉米高产竞赛的地块,采用米豆轮作方式进行种植,今年种的玉米。种玉米的时候秸秆深翻还田增加有机质,种植大豆可以去除根瘤菌达到固氮的效果,种植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做到水肥调和,保证后期作物水分和养分得到充分利用,为田块增产起到保障作用。”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粮食作物技术科科长胡博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吉林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高产耐密品种、“一喷多促”、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多项增产增效技术,其中玉米大豆“一喷多促”1570.5万亩,水肥一体化600万亩以上,光水肥一体化技术就能实现每亩增产400斤左右。通过对各地选点测产,结合全年粮食生产各方面条件估测,预计全省粮食总产将比上年增加30亿—40亿斤。

  “现在吉林省各种粮食作物已经进入完熟期,目前看今年霜期比较晚,收获期较常年略晚,为粮食后期产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气候条件的保障。另外,今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在作物长势关键时期,雨水量非常充沛,为粮食的灌浆和籽粒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也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胡博说。

总产量预测850亿斤!2023年吉林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除了气候条件外,如何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年初开始,吉林省就制定了6项措施来支撑“黑土粮仓”的产量。

  “主要在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单产上聚焦发力,仅推行的‘水肥一体化+密植’一项技术就可增产10亿斤左右。”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德明说。

  今年以来,吉林省主动加压,增加粮食耕作面积,下达粮食、大豆和油料播种面积分别超国家任务418万亩、3万亩和0.6万亩。建良田,新建高标准农田373.72万亩,累计建成4703.72万亩;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累计达到45万亩。推技术,建设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攻关示范区25个,在2个县开展玉米单产提升工程4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234万亩,落实“一喷多促”技术1570.5万亩。

总产量预测850亿斤!2023年吉林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选用良种,筛选76个玉米、水稻、大豆品种参加高产竞赛,新增高产耐密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品种259万亩,努力挖掘高产品种增产潜力。防旱涝,新建和修缮农田抗旱灌溉井2.24万眼,整治农田沟渠1.75万延长公里,新增可灌溉和排涝面积927万亩。强农机,强化高质高效农机及配套农艺推广应用,水稻抛秧试点面积比上年增长2.6倍,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300万亩以上,实施“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110万亩,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几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狠抓粮食生产,特别是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产量已连续两年突破800亿斤大关。”李德明说。

  目前,全省秋粮已收获165.3万亩,大面积收获将在国庆节期间集中展开,9.1万台玉米、水稻收割机已经整装待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各级农业农村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分区、分类、分品种适时收获,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在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吉林要多打粮、打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吉林粮”,奋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