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 我市将构建“点群联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长拖1958文化创意产业园设计新颖,内涵丰富。 摄影 张扬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旅游是城市的综合名片。文化创意城作为长春实施“六城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如何定位布局,未来又将带来哪些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铸魂筑基?将建设文化创意城作为实现长春市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长春市已组建了文化创意城专班,制订了《文化创意城建设实施方案》并加以谋划和推进。
谋划构筑文创产业 建设东北亚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城市
为打造文化创意城,长春市将围绕“汽车、电影、历史、冰雪、森林、民族民俗、雕塑、高铁(轨道交通)”等八大特色文化,建设“工、农、旅、展、会、节、赛、演”融合发展的世界“车城影都”、世界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东北亚民俗娱乐体验中心、中国冰雪文化创意中心、中国数字文旅示范区、东北旅游集散中心,建成东北亚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城市。至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将处于区域领先地位,打造1个千亿级的文旅产业集群,带动长春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长春市GDP比重超过5%。
在打造文化创意城的产业空间布局上,长春市明确了“核心-市域-省域”三层面的圈层发展理念,构建点、线、面协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点群联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核心区层面,以长春国际影都为核心,构建“一轴一带十二区”功能布局;市域层面,立足主城区建设10类文创产业区,围绕西部河湖湿地和农业科技、北部乡村和历史文化、东部冰雪和避暑资源,形成3条特色文旅产业带,同时打造多个特色文化地标;省域层面,发挥长春中心城市文化旅游管理服务功能,突出长春“一主”带动、联动作用,以文化创意赋予产业新内涵,加快构建“双线”协同发展格局,打造吉林省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在打造文化创意城的产业体系上,长春市紧盯影视文化、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锁定冰雪、汽车高铁(轨道交通)、演艺娱乐和民间艺术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文化装备三大支撑产业,构建“3+4+3”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实现“芯”(核心产业)+“块”(经济规模)+“链”(产业延伸)+“网”(产业融合)+“群”(配套体系)整体推进。
夯实“五张清单” 做强支撑壮大文创产业整体实力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长春市将按照“加快产业集聚、完善服务配套、加快衍生辐射”思路,推动出台《文化创意城发展规划》,进一步夯实“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政策包”“人才谷”五张清单,强化对“文化创意城”支撑,壮大文创产业整体实力。
通过建设“项目库”,谋划产业类、配套类、公共设施类重点项目100个,重大项目27个。
搭建“平台群”,谋划和建设文创产业发展平台13个。开展国家和省级文创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创建工作,指导组建影视、文旅、会展、文博等产业发展协会、联盟,谋划成立文旅投集团,积极申建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
设立“资金池”,依托长兴基金“1+6+N”的运作模式,设立长春市文化创意基金,进一步完善现行融资担保服务。
推出“政策包”,落实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17项,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1+N”文创产业政策体系,出台《长春市支持建设文化创意城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制订产业发展、人才引进、资金支持、载体建设、活动策划等方面专项政策。
打造“人才谷”,围绕“引、育、培”,制订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意见,实施文创人才引育工程,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
事业、产业“双轮驱动” 高质量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
下一步,长春市将把建设文化创意城作为实现长春市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以促进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加强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开放管理,着力提升文旅联动能力,协同推进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长春市将通过部门属地的“内脑专班”与专家团队的“外脑智库”合力,深入实施“筑基、提质、品牌”三项工程,打造点、线、面协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构建“点群联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写好“核心引领、项目支撑、产业带动”三篇文章,全面推进文创城核心区建设,推动省域“双线”协同发展。同时,加快推进长春影都、长春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长拖地块旧城区改造及文化创意园、长春市影视文创孵化园区、山丘文化产业园、天定山旅游度假区等标杆项目建设。以创新“核心节点引爆、主要功能区转化、全域衍生再创”的生产模式,带动全市形成“创意—应用—衍生”文化创意创新生态业态,高质量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构建发展新引擎。(长春日报记者 孙娇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