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2020-10-19 10:05:03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农机在稻田里穿梭,加快秋收进度。 李坤 摄

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四平市耕地质量保护中心专家和铁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查看灾情。 孟凡玉 摄

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四平金色的大地美丽富饶。 李坤 摄

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晨曦照耀下,农民忙碌的身影。 李坤 摄

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梨树县泉眼岭乡泉盛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喜获辣椒丰收。 李坤 摄

  深秋十月,大地镀金。农业大市四平再次忙碌起来——秋收全方位展开。农机在田间穿梭,拖拉机满载而归……

  截至10月15日,四平市以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已收获面积620.6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1%。其中,玉米收获523.2万亩,占比68.5%;水稻收获54.1万亩,占比85.5%;大豆收获26.6万亩,已全部完成。预计全市秋收工作于10月下旬基本结束。

  因地制宜抗灾自救

  “今年这块地,还能有收成吗?”铁西区平西乡海青村的村民孙跃军,看见自家倒伏、泡在水里的玉米,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家种了2公顷的玉米,台风过后,接近半公顷被刮倒了。他无奈地说:“第一场台风没什么影响,但第二场风力太大了,玉米哪受得了!我家地还正好在风口,唉,辛苦大半年,眼看着要秋收了,结果现在这个样,不知道这玉米该怎么收……”

  像孙跃军这样的农户,铁西区平西乡还有很多。

  “保秋收”,其实早在秋收前就开始了。台风一过,铁西区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起农林水专业技术队伍,由局领导带队,分3组奔赴一线,与平西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人员对接,根据实际情况分赴各个重灾地点,冒着大雨蹚水而行,到田间地头指导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工作,确保指导全面、不漏一户。

  针对灾情,铁西区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台风“巴威”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全力做好台风“美沙克”次生灾害防治及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因台风造成主要农作物倒伏灾害的补救措施》。

  “多亏了政府和农业专家给我们支招,挽救这些倒伏的玉米,帮我们渡过难关。虽然多挨点累,但是损失已经减少很多了。”孙跃军欣慰地说。

  在这场台风灾害中,四平市主要受灾作物是玉米,伊通满族自治县受灾较重,梨树县、铁东区、铁西区局部受灾,双辽市影响最小。全市共有177.9万亩玉米出现倒伏,占全市玉米面积的23.3%;玉米成灾面积130.7万亩,占全市玉米面积的17.1%。

  为有效落实农业防灾减灾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台风刚过,四平市上下就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帮助农民抗灾自救,对倒伏农作物采取补救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4个指导服务工作组,每组由农业专家和1名科长组成,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3个产粮大县和两区指导灾后生产自救。制定印发《关于积极做好倒伏玉米抗灾保粮工作的紧急通知》,安排详细、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共成立28个指导服务组,分赴重点乡、村。农业科技人员和乡(镇)干部职工深入农户、田间,与农民群众一起抗灾。目前,全市累计出动3000多名干部职工,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农田积水地块,对旱田,采取了挖排水沟、机械强排等方式,及时排除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性增长;对水稻田,及时排水,适当轻晒后保持湿润状态。全市累计排除内涝地块田间积水3.1万亩,做到失水散墒,有效防止了积水烂根和倒伏玉米果穗霉烂的情况发生。

  对于倾斜的玉米,市、县农业专家分析研判,由于玉米趋光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强,靠玉米自然恢复倾斜角度,能够实现安全成熟,对产量影响不大;对于倒伏严重的,在具备下地作业条件的时候,因地制宜采取垫扶措施,使果穗离水离地,增加通风,避免籽粒霉变腐烂;对于玉米倒伏特别严重且茎、根折断的,则安排及早收获,能够当作青食玉米的就卖青食玉米,其他的做青贮饲料,最终保证不坏粮、烂粮。

  今年以来,虽然四平局部地区遭遇夏季伏旱、冰雹和3次台风灾害,但绝大多数没有受灾的地块,依然保持增产丰收趋势。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继续稳定在9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实现“十六连丰”。

  为了防止再次受到台风天气的影响,各级农业部门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措施防患未然。加密排查玉米田间积水,采取挖沟排水、水泵排水等措施,全部排除田间积水,硬化土壤,防止积水叠加,消除严重内涝隐患;利用剪蓼机、镰刀、大剪刀,剪去玉米蓼,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减轻玉米植株顶端受到的大风阻力,防止倒伏;清除玉米空杆、病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大风阻力;使用高架喷药车、无人机、飞行器,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玉米壮秆早熟。

  加固、加密温室大棚棚线和养殖圈舍顶棚,防止大风刮跑、刮坏塑料薄膜和房盖;对于低洼地方的温室、大棚、养殖圈舍,提早挖好排水沟,以防雨水进入棚内浸泡瓜菜和牲畜。

  政策护航减少损失

  田地之外,四平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让受灾农民尽量减少损失——

  梨树县协调中粮贸集团蔡家粮食储备库,提前开启玉米收储,已达成初步协议。根据农户意愿,采取“粮食银行”收储模式敞口收购,农户需要马上变现的,直接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收购(0.87元/斤),农户需要等待价格提升的,中粮集团免费为农户存储3个月,待农户认可价格随时变现。针对倒伏玉米分布情况,梨树县内计划临时设置4—5个收储点,便于受灾农户售粮。

  伊通县此次受灾面积近140万亩,除第一时间在专家指导下采取自救措施外,积极协调农业保险公司,尽快查勘定损,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面对特殊情况、特殊时期,政府适当放宽了理赔政策,做到应赔尽赔,保证赔款及时、足额地支付给被保险人。

  充分发挥畜禽养殖大市的优势,各县(市)区积极动员鼓励饲料加工企业、养殖大户多收多储玉米,全面做好与受灾农户的对接工作。按照国家“粮改饲”政策,对青贮企业和养殖户给予每吨不低于60元的补贴,提高秸秆青贮企业和养殖户的收贮积极性。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对受灾大、倒伏严重特别是茎、杆折断的玉米,及时收割、销售,提高秸秆利用率。

  协调农业银行、信用联社与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加强合作,为收贮秸秆企业发放贷款,解决企业收储秸秆资金短缺问题,使收贮企业能够为农户及时支付资金,确保农民秸秆卖得出,资金有保证。

  目前,全市累计申请到省级以上“粮改饲”青贮补贴资金730万元,组织青贮饲料收购企业、养殖大户55户,计划收贮青贮玉米12万吨。

  除了收割,仓储也是减少损失的重要环节。四平市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改变“地趴粮”的传统做法,鼓励农民将收获的粮食送到粮库存储,或者增加粮仓与地面的距离,减少粮食发热霉变的风险,降低损耗,保证粮食“一干二净三饱满”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农民卖出更高的价钱,实现增收。

  科技指导提高效能

  四平市的受灾地块是少数,大部分地区仍可正常秋收。在统计灾情时发现,运用“梨树模式”种植的玉米,具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基本未遭受灾害。

  “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的430公顷土地,全部使用‘梨树模式’种植,这两次台风对我们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现在玉米已经成熟,目测产量可观,今年又是丰收年!”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雨高兴地说。

  “传统种植过程中,整地比较精细,后期土壤疏松,连续的降雨又导致垄上的承受力脆弱,玉米就容易被吹倒。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除了能够保护黑土地外,在抗病抗倒伏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刘亚军解释说。

  “梨树模式”抗倒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长期实施“梨树模式”,土壤质量大大改善,玉米根系下扎得更深;第二,使用宽窄行种植增加了透风的效果,促进了玉米的气生根生长,对植株起到固定的支撑作用;第三,土壤微生物增多,蚯蚓打出的孔洞可以让地面积水被更好地吸收。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失将倒伏粮食作物收获归仓,光靠人工作业无法实现。四平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详细部署倒伏玉米机械化抢收工作,并落实抢收减损支持政策,积极安排收获机械改装补助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

  市农业农村局协调省农业农村厅,研究玉米收获机割台改装价格补贴办法。新购倒伏农作物收获机,每台补贴比例从原来的30%提高到50%,收获机每台改装设备补贴比例达50%。

  为不误农时,四平市加快倒伏作物收获机械改装进度。围绕提高机具收获倒伏玉米的性能,以加装扶禾装置和辅助喂入装置等改装内容为重点,按时完成改装任务。同时,强化机收服务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机手特别是操作改装机具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提高抢收效率和质量。

  市县两级农机技术指导人员也全部深入到村屯,采取先期实验、试用示范等方式,开展倒伏玉米收获农机选型与割台改进加装的指导服务,帮助农民选购适合当地实际、能够在泥泞地块作业、收割倒伏玉米实用性好的农机型号与割台改进装备,确保农民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实用的农机装备,全力提高倒伏地块果穗收起率。

  截至目前,全市秋收累计发放倒伏玉米收获机和改装设备补贴9815万元,投入联合收获机7700余台、拖拉机30000余台。

  秋收之前,根据今年作物生长前期不利的气候因素,视植株生长发育和天气情况,四平市农业专家指导农民采取合理的促熟措施。对玉米和水稻生育延迟的地块,结合各地生产实际,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或云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安全成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可能发生的早霜等低温冷害,适时采取人工烟熏等措施,提高局部环境温度,减轻霜冻危害。

  对于实施“梨树模式”和大多数没有倒伏的地块,指导农民适时晚收。在早霜来临前适当延迟收获玉米,延长籽粒有效灌浆时间,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水稻在90~95%的谷粒变黄时抢晴天收获,提高稻米的质量和产量,严禁枯霜后收割;大豆则在叶片脱落90%时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同时,持续扩大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推广面积,让百姓知道“梨树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为来年抗灾保粮提前做好准备。(庞建勋 吉林日报记者 崔维利 杨率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