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化危为机——吉林省代表委员热议“六稳”“六保”
2020-05-25 09:04:47来源:吉林日报编辑:杜伟责编:石丽敏

  原题: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化危为机——代表委员热议“六稳”“六保”

  吉林日报5月25日讯(记者 赵乃政 王子阳 王瑞):“‘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增强底线思维,彰显深刻内涵,从“六稳”到“六保”,党中央和国务院释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号。连日来,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住吉全国政协委员就“六稳”“六保”话题展开热议。

  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彰显责任担当

  李秀林代表说,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党中央适时提出“六稳”,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六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提出“六保”,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估计的责任和担当,是坚持底线思维、着眼全局的关键部署。

  “我们要注重统筹兼顾,充分认识‘六稳’‘六保’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要打好‘六稳’‘六保’组合拳,确保各项任务协调联动、全面落实。”李秀林代表说。

  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惠民生。王冰代表告诉记者,年初以来,白山市推出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白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通企业复工复产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网上预约、提前介入,随到随审”;对因疫情或发生重特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予以保障;在财税金融支持、稳定职工就业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实招硬招,开展原料、包装、物流等“一对一”产需对接,实现域内产业循环。

  稳定就业,保障民生,坚持底线思维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保居民就业,就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

  刘峰代表告诉记者,年初以来,吉林省深入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全省120家银行主动对接纳税信用评级B级以上小微企业9.3万户,为有融资意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吉林银保监局联合税务等部门推动“银税互动”,破解小微融资难题,指导银行机构用好税务机关推送的小微企业信息,创新设立“税易贷”“吉税贷”“易税贷”“税融通”等信贷产品,降低信贷调查和管理成本,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今年以来,吉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硬核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一大批项目纷纷落地。张锋委员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吉林省发改、财政、电力等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尤其是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担保费用财政补助范围、鼓励保险机构推出复工复产专属保险等举措,特别受到企业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优化服务,扩大内需,确保基层运转

  基层稳,则事业兴。保基层运转,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刘峰代表说,今年以来,吉林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创新服务方式,为各类主体送去“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银行机构启动应急响应,开通防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财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救急钱”快速高效拨付到位。同时,吉林银保监局指导金融机构加强营业网点管理,确保核心营业网点“不关门”“不打烊”,有效保障公共事业运行、疫情防控、群众生活以及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金融需求。不断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手段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

  “吉林省还应该在‘扩’‘稳’上做足功夫。”张锋委员建议,“扩”,就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拉动市场,带动就业。应抓紧推出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激活群众消费热情,推动市场回暖,拉动消费。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业态,使其成为促进和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稳”,就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应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复工复产,充分运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强化产业上下游、跨行业协同生产,在开放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增长点。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化危为机。吉林上下正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东北振兴的时代机遇,打好转型升级的主动仗,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