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乘势而起 抢占先机——四平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记事
2020-04-28 09:08:39来源:吉林日报编辑:田东艳责编:张群

  原题:乘势而起 抢占先机——四平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记事

乘势而起 抢占先机——四平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记事

南湖立交桥。 李刚航拍

乘势而起 抢占先机——四平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记事

四平市体育馆。(资料图片) 李刚航拍

乘势而起 抢占先机——四平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记事

绿意盎然的四平市西湖湿地。(资料图片)李刚摄

乘势而起 抢占先机——四平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记事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放置24小时自助检验报告打印机,方便就诊者在任意时间段更快速取到报告单。陈晨摄

  吉林日报4月28日讯(记者 崔维利 实习生 杨率鑫):“你们知道吗?四平要有新机场了!”

  “知道知道,据说扩建了5000平航站楼,有4个机位。”

  “这是客运机场吗?”

  “是军民合用的,也飞民航客机。”“那真挺好的。”

  贴吧里大家热闹地讨论着,认为新机场的诞生将大大便利人们的出行,是一件大好事。

  这个项目,只是四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一环。

  乘其强势 闻声而动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4月3日,吉林省委常委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新基建“761”工程,即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7大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智能信息网、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市政基础设施网“6网”功能;着力补强社会事业“1短板”。

  四平闻声而动,迅速全面调度梳理了本市的项目规划。4月7日,公布了具体内容:全市有望纳入省盘子的“761”项目共计293个。其中,大数据网项目14个、路网项目2个、水网项目40个、电网项目69个、油气网项目4个、市政基础设施网项目128个,社会事业补短板工程项目36个。2020年建设项目164个,“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129个。

  全市“761”项目共计投资635.71亿元。其中,大数据网计划投资21.95亿元、路网计划投资109亿元、水网计划投资102.81亿元、电网计划投资16.79亿元、油气网计划投资13.37亿元、市政基础设施网计划投资357.7亿元,社会事业补短板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4.09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77.06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529.11亿元。

  厚积薄发 筑牢支撑

  近年来,四平市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提升传统基础设施,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蓄力量,筑牢支撑。

  完善路网。加快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标志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充分衔接、对外联通对内畅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进程,谋划四平至通化客运专线、四平至白河铁路扩能改造,实现有效连接的网络化铁路运输格局。提升公路网络功能,加强与长春、辽源等城市和重点城镇的互联互通,形成干支衔接、畅通快捷的公路运输网路。推进集安至双辽高速公路四平段、双辽至嫩江高速双辽段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推进国道饶盖公路依家屯至伊通镇段、国道牙四公路桑树台至四平段建设项目。加快以县、乡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的通达深度和密度,强化各级运输站场建设。同时,全面推进四平军民合用机场各项前期工作。

  完善水网。2017年,四平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河长839名;2018年实施湖长制,设立湖长17名,从此建立起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体系。全市建成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厂35座,总处理能力为34.01万吨/日;建设9个工业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严格重点污染企业排放标准,完成33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158家工业企业建设污水处理站168座,总处理能力达11.58万吨/日。市区累计改造海绵城市老旧小区117个,改造南北河截流干管约36公里,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019年10月,在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申报答辩中,四平位列18个申报城市第一名。

  持续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大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开展城市引松供水配套工程建设,完善转山湖水库引水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缓解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压力。建立健全长平协同发展带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推进城市供水水源综合治理,保障城镇饮用水安全,加大对农村饮水提升增效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四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完善电网。升级城市配电网建设,打造网格化供电模式,着力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城市配电网;建成4条及以上自动化、智能化配电网络。此外,市供电公司启动实施231项农村电网工程,解决了部分村屯供电设施老化问题,保障居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2020年,四平将续建电网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14个,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8个,另有“十四五”项目50个,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5个。

  完善油气网。强化新能源建设,积极勘探开发地热能和油页岩资源,形成火电、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石油天然气“四电一油气”的能源产业格局。积极推进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60万吨燃料乙醇等项目建设,努力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四平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重点建设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2020年,四平将续建油气网项目1个,“十四五”规划项目3个。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网。启动10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增加养老、托幼等民生服务,打造便利生活圈;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等措施,重点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南北河生态修复等项目;抓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后续建设,加快管线入廊进程,推动已建成管廊早日投入使用;推进市政道路建设,逐步形成“十三横、十二纵”城市骨干路网;实施高水平管理,加快实施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开展违章建筑、违法使用地下水、老旧车棚专项整治,做好“无籍房”收尾工作,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市场化水平;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完善小区垃圾分类收集配套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立完善城市服务管理大数据库,持续增强城市治理能力。

  社会事业补短板。依托四平职业大学成立创业学院,创建各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全力稳就业、促创业;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国家试点工作,织密织牢保障网;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健康四平”行动,持续加强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市结核病医院和市中心血站迁建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守护群众安全,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重大敏感节点安保工作,全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加快市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滑冰馆建设步伐,年内实现部分场馆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优良的文体活动场所;巩固“幸福小区”创建成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再创建30个“幸福小区”;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大幅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改造东方居等小区地下管网,解决下水不畅、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部分老旧小区楼道、楼宇门整修行动,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在市区新建20个水冲厕所,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全年完成培训1万人以上,切实提高劳动力素质;在铁东区、铁西区各建1个智能化公共停车场,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全面开展住宅小区及大型公共场所电梯安全专项检验、监察和维保行动,完善行业制度,确保居民人身安全;实施“120”急救指挥系统改造升级,精准调度,切实提高急救处置能力。

  “多规合一” “顺水顺风”

  5G是全面构筑“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为加快部署5G网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四平市于2018年成立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通信管理办公室(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四平市分公司)牵头负责,统筹编制通信网络发展规划及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与水、电、气、暖等民用基础设施,同步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实现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效衔接,实现了“多规合一”。

  与此同时,简化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施工及用地申报审批手续,向铁塔公司开放国有公共资源,开放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大型场馆、旅游景点等所属建筑物及所属用地;制定“城市智慧型杆塔”相关标准,并协助编制智慧杆塔建设方案,将各类无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展企业上云培训和宣传,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云服务商积极开展技术支撑、咨询、培训、实施、运维等本地化服务。组织实施两化融合贯标2.0版推广,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各级政务大厅网络带宽,政务外网、互联网全部开通,网络环境、安全环境确保达到国家等级标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贯通,服务设备配备到位,增强各级政务大厅网络保障能力。

  改造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提高系统兼容性,丰富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功能,实现全程电子化审批,开发建设材料库、电子签名、电子签章、身份识别、证照库、电子存档等系统,保证运行需要。推进全流程系统内材料共享应用,积极对接住建、应急、交通等部门专网。

  开发建设“一表”系统,购置“一表”系统有关设备,开发系统软件,率先在省内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表”申请;开发制证、发证系统,购置通用制证设备、印章管理和使用设备、自助发证设备等,开发配套软件系统;完善“无证明”办事应用功能,基于全流程系统,通过完善网上开证明、网上审批、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内物料流转等功能,支撑“无证明”办事;提高自助机服务能力,对市政务大厅自助服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切实发挥自助机服务功能;开通网上预审、网上申报系统,开发建设政务服务门户,推动政务服务向“两微一端”延伸拓展,真正实现网上预审、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功能。

  加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组织领导,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机制,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司法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全面落实,确保改革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落实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方案,推进智能设备、传感器、机器人在装备制造业智能控制、工艺流程等环节中的应用。推动四平城市超脑、吉春制药“现代中药数字化提取精制工厂”、共合嘉园(吉林)装备科技“千万平高强真空挤出板车间智能化”、吉林新天龙“智能工厂改造”、世宝机械“转向管柱及中间轴智能化”等项目建设。

  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企业创新,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晋级培育工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用联合,组织征集企业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搞好产学研对接联合开发项目。

  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办学力度,以北京、沈阳、长春等地知名学校和教育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通过团队指导、互派教师、课程共建等方式,大力引进优质教育管理团队和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