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四平市:“生态育市”铺底色 “治建并举”扮山河
2021-08-18 09:11:15来源:吉林日报责编:魏文林

  原标题:“生态育市”铺底色 “治建并举”扮山河——四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系列报道之十一

四平市:“生态育市”铺底色 “治建并举”扮山河

天高云淡、风景秀丽的四平。李刚 航拍

四平市:“生态育市”铺底色 “治建并举”扮山河

梨树县招苏台河湿地公园。 李刚 航拍

四平市:“生态育市”铺底色 “治建并举”扮山河

铁东区叶赫镇苍鹭岛湿地山清水秀,吸引众多鸟类栖息。 李刚 航拍

四平市:“生态育市”铺底色 “治建并举”扮山河

傍晚,大人陪着孩子在公园里玩耍。 李坤 摄

四平市:“生态育市”铺底色 “治建并举”扮山河

夏季的四平西湖湿地。 李坤 摄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生态育市”战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治建并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四平。

  高站位谋划——

  坚持生态优先 统筹推进环保

  “千山秀色喜盛世,万里春风乐平安。”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四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振兴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生态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2020年以来,组织召开生态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会、调度会、专题会56次,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及时破解突出问题。开创协同治理新模式,汇聚生态治理强大合力。

  突出引领示范。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辽河治理、督察整改等重点任务,多次深入南北河治理等项目一线破解瓶颈问题;分管领导带头开展巡河暗访、现场办公,形成了大抓环保的示范效应。

  压实责任链条。印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每年度印发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等,落实责任;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以“五化”工作方法推进任务完成,构建起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每年联合开展“秋冬会战”等专项执法行动,形成了党政齐抓、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工作“大格局”。

  突出问题导向。牢牢抓住“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这个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机遇,高标准制定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在吉林省率先开展市级环保督察,推动各类突出问题全面、彻底整改,确保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仓归零。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实施清单式管理,落实“四项机制、八项制度”,优化“三本账、四个清单”,建立提示、预警、督办、约谈、问责“五步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整改任务加快落实。

  仅2021年上半年,四平市召开三轮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对接会和两次专题会,点对点梳理、研究,解决问题。组织开展了各级督察交办信访案件销号清零行动,组成5个督导帮扶组对各地开展实地督导帮扶,深入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扬尘、油烟等10项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设立市级和县级信访举报电话,解决群众关心问题。截至目前,各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1460个反馈问题和信访案件,已完成1456个,完成率为99.72%。

  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五个一”工作机制:定位于责,明确一个目标,即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固化于制,明晰一个职责,即市生态环境领导小组47个成员单位职责;筹谋于远,编制一个规划,即“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1+N”规划体系;实化于行,打好一场战役,即污染防治攻坚战;外化于形,打造一支铁军,即生态环保铁军。此外,还探索出“一矩阵、三摸清、五条块、五约束、八机制”的工作办法。

  目前,四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实现2020年全域消除五类水体、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两个改善”。在2019、2020年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四平市连续两年获一等奖。2020年被确定为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全国10个试点城市之一。

  大力度治污——

  开展清河行动 修复水源环境

  去年以来,四平市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考核要求;河湖长制工作在2020年度省级河湖长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位居全省第一位;河湖治理经验介绍材料《“三源同治”河清水美》作为2020年吉林省唯一“案例”,在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刊发。

  所有成果都来源于实干。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和水利局各司其职、联动作战,造就如今城里城外河如玉带、湖光潋滟的灵动风景。

  持续推进“三三五八”辽河治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污水处理厂(站)35座,设计处理能力达34.01万吨/日。实施9个工业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累计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20.5公里。全市158家工业企业建成污水处理站,总处理能力达11.58万吨/日。市区建成区排水管网长度为363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03公里,市区40个自备水源小区完成供水管网改造,累计改造海绵城市老旧小区117个,改造南北河截流干管总长度约36公里,完成583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城乡污水集中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落实河湖长制卓有成效。在河湖长制的强力推动下,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全市共设立河湖保洁员1094个,2020年以来共清理河道垃圾8.06万立方米,实现河道长治久清;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积极有序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完成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106条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4个自然湖泊的划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创建美丽河湖,以打造“安澜河湖、生态河湖、景美河湖、智慧河湖”为标准,经过认真准备、积极申报,伊通县伊通河已荣获省级美丽河湖称号;广泛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成功举办了“河清水美·V游四平”新媒体活动,组织拍摄的《万鸟翔集入画来》微视频获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三等奖。

  强化水利工程补短板。2020年以来,共建设水利工程及水生态修复项目23项,完成总投资10.2亿元。主要治理了东辽河、西辽河以及条子河、叶赫河、兴开河等9条中小河流,共治理河道289.67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座;对伊通河、饮马河、孤山河等14条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修建生态围栏448.7公里、湿地55公顷、水源涵养林497.5公顷,生态修复面积1031公顷;推进2座水库地表水源地达标建设,主要建设了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围栏工程34.5公里,湿地建设26.6公顷,修建拦污栅4座,配备压缩式垃圾车13台、垃圾收集箱188个。项目实施后,保护耕地面积42.6万亩,保护人口17.8万人。

  专项整治水源环境问题。在水源地保护区拆除违建55处、搬迁居民72户、安装围栏3.7万米,修复拆除违建后裸露地面4.7万平方米;积极构建水循环利用体系,建成四平市西湖、双辽市小西河、伊通县范家拦河闸3块尾水湿地,已开工建设双辽市七星湖河湖连通工程、梨树县南湖湿地;为实现流域水环境协同共治,与铁岭市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东辽河、条子河等界河治理。

  通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21年1至7月,四平市“十四五”10个国控断面,分别为2个二类、6个三类、1个四类、1个五类,优良比例达到80%,3个饮用水水源水质均为三类。

  全方位攻坚——

  整治大气污染 改善空气质量

  春夏之交,家住四平市铁西区文苑路的王东艳,兴致勃勃地在小区里给孩子拍照。照片中,天空蔚蓝澄澈,十分漂亮。

  “现在天多蓝,以前可不行,尤其到了开春和入冬,时常雾蒙蒙的。天好心情也好,‘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点儿不假。”王东艳一边翻着以前拍摄的照片,一边对记者说。她的“照片日记”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折射出四平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的历程。

  综合防治,重点突破。四平市生态环境部门狠抓秸秆禁烧和工业污染防治,并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平台,打出错峰起炉、错峰生产、“一厂一策”的“组合拳”,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全力管控秸秆禁烧。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包保和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加强巡查检查和宣传引导。全面推行秸秆处置“5+1模式”“五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无害化。各村通过政府搭台,与企业合作,综合利用秸秆,不仅能有效处理秸秆焚烧问题,也带动了当地循环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了“变废为宝”。

  2020年冬至2021年春,全市省定火点数88处,较同期减少63处,铁西、双辽实现“零火点”,未出现因秸秆焚烧引起的重污染天气,秸秆“五化”利用率达67%(不含农民自用)以上。

  强化城市扬尘管控。城市建成区主要街路机扫率达到100%,次要街路机扫率达到85%;交警部门已正式启用市区机动车黑烟抓拍系统,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查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摸底调查统计,全市199家加油站、215辆油罐车、1家储油库完成油气回收。

  此外,煤炭消费总量逐年下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6年的68.43%下降到2019年的65%。全市共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885台,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47台20蒸吨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全部安装污染防治设施和在线监测设备并联网,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5家。

  2020年,四平市优良天数创新高,成功摘掉大气“不达标”城市帽子,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截至2021年7月,四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8天,同比增加1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3.96%,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1天,同比减少1天;PM10平均浓度为70μg/m³,同比减少7μg/m³;PM2.5平均浓度为33μg/m³,同比减少6μg/m³。

  致力于保护——

  防治水土流失 健全管理机制

  人不负大地,大地定不负人。四平是农业大市,肥沃的黑土地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未来。

  守底线、打基础、利长远,四平在大力推行“梨树模式”的同时,大力防治水土流失。2020年,计划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2平方公里,完成197.88平方公里,完成计划的115%;2021年,计划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4平方公里,已完成113.48平方公里,为计划的73.69%,其余40.52平方公里将在年底前完成。同时,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能力,目前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已完成,已纳入国家建设计划。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2020年,梨树县和伊通县共投资980万元,治理侵蚀沟49条,完成治理面积4.5平方公里。2021年,共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资金1367万元(梨树县377万元、伊通县613万元、双辽市377万元),计划治理小流域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平方公里。另外,卧龙泉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前期设计已经完成,将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建设计划。

  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全面完成了四平城区40个自备水源小区和单位改接市政供水替代水源工程,共关闭地下水取水井63眼,涉及年压采水量475万立方米,省相关部门给予充分肯定。

  土壤污染防治进展顺利。市生态环境局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启动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69个建设用地地块的信息采集、质量控制及风险筛查工作,完成18个地块的初步采样调查。2020年,四平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未发现疑似受污染地块进行开发利用。151个绿盾自然保护区问题全部完成整改,53个侵占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

  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的通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化。

  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各县(市)区编制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吉林日报记者 崔维利 杨率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