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文,1986年11月入伍,2017年7月退役。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7次,被表彰为吉林省“拥政爱民”先进个人;退役后,先后被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表彰为“优秀志愿者”和“吉林好人”,曾获评“最美军休干部”“最美关爱退役军人个人”,现为长春市花园路军休所军休干部。2024年开始,被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聘为军休国防教育工作室主任、军休国防教育讲师团团长;2025年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聘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

部队时期的韩立文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戎旅砺锋 军营里的三十载坚守
1986年冬,韩立文踏上从军之旅,父亲珍藏的抗美援朝军功章在他行囊里压得沉甸甸的。新兵列车碾过雪原,最终停在长白山深处的执勤点。
这里山高林密,铁路隧道与桥梁的守护任务压在年轻士兵肩上。冬天大雪封山,蔬菜冻成硬块,战士们嚼着咸菜啃馒头;夏天蚊虫成灾,夜里常被叮咬得辗转难眠,还要警惕野兽出没和山体滑坡。最磨人的是挑水——执勤点没有自来水,韩立文和战友们每天往返三公里山路去临近村子挑水,扁担压得肩膀红肿起泡,汗水在衣襟上结出盐霜。更难耐的是寂寞——执勤点不过列车看不到外人,“抬头望蓝天,低头两条线”是官兵枯燥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没有电视、电脑,没有文体娱乐设施,战士们除了执勤训练,只能反复翻看图书箱内仅有的几本小说杂志。
“艰苦是最好的磨刀石。”韩立文把这句话写在日记本扉页。业余时间,他坚持复习文化课程,努力提升军事素质,终于在1990年考取了军校,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回最偏远的基层单位。担任中队长时,他接手全省自然环境最艰苦、勤务最繁重的看押中队,带着战士们自力更生,整修营房,加强训练,提高能力,硬是把“后进中队”带成了连年先进;升任大队长,他所在单位是全总队编制人数最多、驻防最分散的营级单位,在他的任内,所属中队任务完成圆满,队伍战斗力飙升,2001年底获评总队“标兵大队”;担任支队长期间,他统筹部队战备执勤与处突反恐,所在单位全面建设跨入全国武警部队先进支队行列。
多年来,韩立文曾数次组织指挥部队圆满完成长途武装押解、追捕任务和大型活动现场警卫、巡逻勤务。最难忘的是2009年9月的一次抓捕任务,时任某支队参谋长的他,组织应急分队的官兵深夜携枪带弹,驱车百余公里,运用灵活战术,配合公安机关成功抓获脱逃罪犯。

韩立文进行红色宣讲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初心为炬 社区里的公益长征
2017年7月,韩立文脱下军装,却没卸下责任。看着父辈的军功章,他暗下决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2019年,他和战友一起创建长春市光荣之家志愿者协会,举起了“志愿服务”的旗帜。
韩立文带着志愿者驱车数百公里,根据线索寻人。一个雪天,他们寻访榆树籍的解放战争老兵韩玉良,家属起初以老人身体欠佳坚决拒绝。韩立文在门口解释:“这些英雄故事是国家记忆,不该被遗忘。”寒风里等了两个多小时,家属终于动容,从床底翻出两枚一等功勋章。
五年来,81位老兵的故事被发掘出来。94岁的郑万珠老人病逝时子女都在国外,后事难办。韩立文连夜联系当地民政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跑前跑后协调,让老人顺利下葬。“韩会长比亲人还上心!”家属的感激,成了他前行的动力。如今,不少老兵亲属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公益的火炬越烧越旺。
韩立文创立协会,带着律师志愿者走进100多个社区,铺开“普法暖阳”。截至目前,累计开展200余场公益活动,惠及数万群众,2024年该协会被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明办表彰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韩立文为孩子们开展国防教育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薪火相传 讲台后的国防守望
“国防教育是百年大计,一刻也不能等。”这是韩立文常挂在嘴边的话。2020年起,他带着老兵宣讲团进校园、入社区,却屡屡碰壁。学校门卫拦过他,社区保安轰过他,同行的志愿者很是不解:“您都当过团级主官,何必受这份委屈呢?”他笑着递上宣传册:“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全民国防意识的提升,这点难不算啥。”几年来,协会先后与100多个学校、社区开展红色宣讲和党建共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几年来,韩立文化身“金牌讲师”,在180余场校园宣讲中用先辈的战地故事、自己的军旅经历,把国防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里。2024年,他牵头编写的《国防技能战地情境体验》课程,入选吉林省教育厅中小学研学(国防教育类)精品课目录。2022年开始,他参与制定《国防教育辅导员》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他被聘为吉林省军休国防教育工作室主任,周末经常泡在办公室写教案,深夜还在打磨课件。
2025年4月,韩立文光荣入选全国老兵宣讲团。站在新的起点,他说:“只要能让更多人记得英雄、守护家国,我愿当一辈子红色文化传承人。”从长白山执勤点到校园三尺讲台,从社区小院到国家标准制定研讨会场,韩立文用半生坚守证明:军装会褪色,但军魂永恒;岗位会变,但初心永远不变。(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