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民生幸福交响乐越奏越动听——长春汽开区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2025-09-30 17:41:16来源:新华社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民生幸福交响乐越奏越动听——长春汽开区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这里有和谐温馨的社区单元、鸟语花香的公园绿地、碧波荡漾的河流湖泊、整洁有序的街路小巷。这里既见大刀阔斧的城建气魄,亦含绣花功夫的治理智慧。这里就是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春汽开区”),其与城市同向共进,让发展成果转化为居民可感、可知、可及的幸福体验。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一环。改造的是老旧小区,提升的是生活品质,凝聚的是邻里乡情,铸就的是城市记忆。

  “以前小区路面坑洼、杂物乱堆,现在不仅路平了、景美了,还有智能监控守护安全,住得越来越舒心!”说起锦绣街道长沈社区的变化,家住力旺康景小区的李华语气中透着满意。

  长沈社区作为成立于2007年、覆盖4个自然小区、服务1.2万余名居民的“老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曾受安全无保障、环境脏乱差、居住质量低等多重困扰。锦绣街道党工委创新构建“党建+多方联动+精细管理”模式,联动社区党委、物业、志愿者形成治理合力,推动居民生活发生质变。

  长沈社区改造工作从安全智慧化、环境优化、房屋维保三个维度发力。加装电梯电动车阻入摄像头,监控点位从77个增至110个,实现覆盖无死角。补植绿篱、花卉2.5万余株,为46户居民解决房屋漏水等“疑难杂症”。如今的长沈社区,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民生幸福交响乐越奏越动听——长春汽开区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这只是长春汽开区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区计划对126个小区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解决1166个问题,修复单元门1792个、楼道墙面6.13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57万吨。

  一边为民解忧,一边助企纾困。仅用7天完成一汽解放西区停车场改造,14天完成东区停车场改造,高质量建成并投入使用710个标准车位。一汽弗迪门前增设隔离带开口和信号灯等工作稳步推进……长春市开展“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行动以来,长春汽开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走遍汽开·情暖车城”行动,高效解决各类难题,问题化解率达82%。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带头走企串户,走访28家重点企业,破解政策兑现与要素保障等问题50个,多次深入社区,解决问题49个。

  城市环境提升,一尘一土见管理,一草一木见精神,一砖一瓦见情怀。

  今年,长春汽开区持续推进城市环境提升工作,围绕市政道路设施维护、街路绿化提升、公园治理改造、架空线缆整治、市容环境治理等七项重点任务开展专项整治。

民生幸福交响乐越奏越动听——长春汽开区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在一汽43街区,物业人员和锦程社区的志愿者团队及居民通过多轮清扫,小区道路和楼宇环境焕然一新。“看到不舒服的地方就参与弄一弄,好环境大家都喜欢。”居民姜殿福说。居民自发参与环境维护,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长春汽开区已完成37个小区的整治工作。该区计划对24条街路、1098盏路灯进行升级,目前已维修路面3.41万平方米、窨井盖718个,解决2236个问题。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感知幸福最直接的“神经末梢”。

  长春汽开区民政局创新推行“社区+慈善”模式,培育“社区慈善基金”,打造“善行汽开”品牌。各社区围绕“善筹、善为、善享”开展特色项目,文光社区为失独家庭送温暖,慈善超市通过“每成交1件捐1元”机制可持续积累善款。新红旗社区“暖芽行动”帮扶困境儿童。奔驰社区开设公益书法课程,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民生幸福交响乐越奏越动听——长春汽开区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目前,全区6个街道、34个社区已全部建立慈善基金,累计举办主题活动50余场,实施项目30余个,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公园是城市的“绿肺”,更是市民放松身心的诗意角落。

  长春国际汽车公园的工业浪漫,西湖公园的水清河畅,锦绣公园的江南古韵,共青团公园的童心景观……从宏大的综合性公园到精致的“口袋公园”,长春汽开区宛若一座大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实现“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愿景。

民生幸福交响乐越奏越动听——长春汽开区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长春汽开区拥有绿地389万平方米,其中公园面积达219万平方米。今年,该区还将新增飞跃广场“口袋公园”,持续优化绿色空间布局。

  幸福,是城市发展的价值所在,是民生进步的生动体现。构建幸福生活的坚韧骨架,串联幸福城区的生态明珠,夯实幸福家园的微观单元,守住幸福底色的安全红线,长春汽开区奏响的民生幸福交响乐愈发悦耳动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