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4月8日消息(记者舒震)春风拂吉地,奋进正当时。2025年春季,吉林省各地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热潮澎湃涌起,全省秉持 “项目为王” 的理念,以昂扬之姿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多点布局构建产业新格局
一个个热火朝天建设的项目正将“规划蓝图”变为“发展实景”,构筑吉林全面振兴的强大支撑。
——石化产业向“新”而行
吉林市的吉林石化年产120万吨乙烯装置项目进入收尾,工人忙着管道试压、机组油运、单机试车等工作。该装置是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核心,总投资37.29亿元,占地11.86万平方米,采用自主研发的CBL裂解和LECT分离技术 。投产后,每年可产聚合级乙烯120万吨、聚合级丙烯58.7万吨。
据吉林石化东区项目经理部施工经理卢思屹介绍,项目预计4月30日全面中交,年内投产。达产后,吉林石化乙烯总产能达190万吨/年,乙烯产能和化工规模达国内先进,形成特色竞争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
吉林石化转型升级(央广网发 宋晓媛 摄)
同样在吉林市,美思德(吉林)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崭新的化工装置拔地而起。美思德有机胺系列产品项目二期的年产8000吨二甘醇胺联产吗啉装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建成。建成后,该装置将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二甘醇胺联产吗啉装置,为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关键支撑,进一步增强当地石化产业的竞争力 。
——生物医药集群加速崛起
长春永春生物医药城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这个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已吸引修正药业、金赛药业等22家龙头企业入驻。其中,吉林省中科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将建设生物制药中试平台、基因治疗研发中心等,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项目投资2亿元,将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生态圈。”吉林省中科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梁磊说。
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孵化创新中心效果图(央广网发 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通化医药高新区,修正人参健康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1.5亿元,涵盖林下参GAP种植基地、人参精深加工基地、检测研发中心以及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将有力推动当地人参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全省本轮春季开工重大项目312个,年度计划投资近800亿元,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字经济蓄势待发
在白城通榆经济开发区,云针(白城)5000P智算中心项目依托旧厂房,采用“改建+新建”模式,借助模块化施工与数字化管理,高效推进建设。苏州云针智算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权称,展厅已装修完成,设备核实完毕可演示,厂房装修约70%,预计4月底设备进场,5月安装调试。
该项目总投资31.191亿元。建成后,智算中心将赋能多行业,提供大数据存储等服务,有力支撑当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吉林乃至东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能带来约15亿元产值,年缴税约1.1亿元,拉动约500人就业。
云针(白城)5000P智算中心项目现场(央广网发 白城新闻联播截图)
与此同时,四平数字经济产业园同样是一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景象。去年,该产业园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已集聚京东物流、华为、中粮信科、上海瓴湖等55家优质企业,较2023年增幅达175%。
步入2025年,园区发展则更进一步。截至目前,实现累计营收5.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5个,总就业规模达640人。凭借产业孵化效能与集聚优势,园区成功获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低空经济展翅高飞
为抢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通化陆港经济开发区对接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仅68天就促成吉林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落地年产5000架无人机生产项目。 “未来将以通化为核心打造成辐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无人机生产基地。”吉林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舰文说。
吉林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央广网发 李铭 摄)
在净月高新区的长春市低空飞行服务指挥中心,巨大屏幕实时展示城市空域动态,巡检无人机回传画面,路面与交通信息清晰可见。
据了解,该中心已初步建成,能对低空飞行器全生命周期管理,具备空域管理、航路规划等多种功能,提供飞行计划、气象等服务,以可视化实现“一站式”服务管控。目前,试点实现净月潭无人机巡检全自动无人指挥调度,布设净月高新区城市综合巡检、物流配送等场景的编码航线,实时监控无人机状态,保障多机协同工作安全高效。
绿色转型塑造竞争新优势
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稳健前行的绿色引擎,不仅关乎当下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深远影响着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经济的稳步增长与社会的和谐进步筑牢根基。
——新能源产业全面布局
在洮南市,上海电气绿色甲醇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生物质气化、电解水制氢等设备安装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项目总监杨国祥说,该项目利用风电电解水制氢,与生物质气化合成甲醇,全过程不涉及化石能源,还能促进绿电就地消纳。项目计划总投资56亿元 ,预计2025年6月开启绿色甲醇调试生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2.5亿元,有望成为吉林省首批投产的规模化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
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配套生物质堆场及风场(央广网发 白城发布截图)
此外,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也迎来关键节点,其四套电解制氢装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据悉,该项目是吉林省首批“氢动吉林”大型氢基化工示范项目的关键新能源配套工程,总投资296亿元,预计年产绿氢11万吨、绿氨/醇60万吨。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绿色氢基化工规模化发展,对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多元化绿色氢基化工示范基地建设意义深远。
——循环经济纵深发展
在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长春市恒建科为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紧盯监控显示器,全程精准把控垃圾自动化焚烧流程。垃圾由清运车运抵厂内,先在发酵池发酵,随后焚烧,产生的余热推动汽轮发电机运转,成功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该项目成果显著,年处理垃圾114.5万吨,年发电4.99亿千瓦时,年上网电量4.27亿千瓦时,能满足63.29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碳35.5万吨。
长春市恒建科为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俯瞰图(央广网发 长春发布截图)
不仅如此,园区的发展也蒸蒸日上。截至2024年10月底,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吸引95户企业入驻,为80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园区企业类型丰富多元,包含12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国企和央企,还有6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其中1家年产值超2亿元。如今,园区已构建起覆盖汽车拆解、废旧电池拆解、废钢加工、环保装备制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餐厨垃圾处理、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多产业全面发展的全新格局。
春潮涌动处,扬帆启新程。随着这些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吉林省必将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