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砥砺奋进。2024年,延吉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过程,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各民族团结奋进、同心同向、繁荣发展、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时代乐章。
“三个坚持”奏响团结奋进“主题曲”。延吉市委统战部坚持“第一政治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新年第一课,邀请延边州委党校教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为30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专题授课;先后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题培训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等各类培训7期,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第一政治标准”,对全市57名科级领导干部开展任前考察。坚持“第一政治责任”,71个部门(单位)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职责,明确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及责任科室,做到工作职责全覆盖。
文化浸润奏响同心同向“进行曲”。以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教师、基层理论骨干为主体的“红石榴”宣讲团是延吉一抹亮丽的色彩,184名宣讲团成员以“凝中国心 铸中华魂”为主题在全市开展“四个故事”宣讲活动788次,受众人数达3.6万余人;全市主要街路、高铁站、机场及城市的3个出入口、“两河”沿岸等显著位置增设“铸牢”主题景观小品、主题文化展板和中华民族团结立体字200余处;利用传统节假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机融入无人机表演秀,科技赋能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具象化;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石榴籽心连心 中华民族一家亲”青少年演讲比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知、以赛促行。
共同富裕奏响繁荣发展“振兴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5000万以上重点项目103个,总投资307.1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05.7亿元,全球贸易通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落户,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12亿元,增长30.63%;以“千村美丽”“百村示范”等工程为载体,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9个、供水保障工程7个,新建户用厕所307座,改造农村公路10公里,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短板;1978文创园、良田里、城市会客厅等项目开工建设,延吉百货大楼—西市场、帽儿山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获得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延吉旅游线上服务平台“延吉行”正式上线,预计全年接待各族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深入实施“绿美延吉”提升行动,园艺路、光进街等6条“断头路”实现通车,老旧小区改造、富新街、富新桥等项目进展顺利;发放医疗救助金、优抚抚恤金、城乡低保金等各类救助资金4580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660元/月和440元/月,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互嵌互融奏响幸福和谐“交响曲”。延吉市建成1个教育实践基地和6个研学中心,深入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接待全国各地游客618万余人次;建成42个互嵌式社区和8个旅游促“三交”基地,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特色主题活动480余次,开展延吉花灯文化旅游节、中甲主场比赛、民族音乐和舞蹈表演等节庆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和游客在生产生活和旅游体验中交往交流交融;建成25所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校,广泛开展“音乐思政课进校园”“开学第一课”“雷锋精神代代传”等活动156次;投入900余万元,建设1个集“历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现场体验教育”于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组织全市机关干部、社会各界人士、青少年参观学习。
安全稳定奏响宜居乐业“圆舞曲”。延吉市委统战部积极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在城乡社区、村屯建立法律咨询室,广泛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基层活动,大力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等旅游景区景点,建立纠纷调解室,将人民调解工作与群众法治需求密切对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均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公安、法院等7个部门入驻市级综治中心,实现一体化、规范化运行,累计受理案件2643件,调解成功率达98.34%。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人群排查、高铁沿线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连续四年荣膺年度全省平安县(市)称号。(文 肖玉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