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长春新区长光宇航:为国“铸剑”,做有用之“材”
2024-07-29 16:21:0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赵滢溪

  三年前,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稳稳降落火星。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祝融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上承担拍照任务的高分相机机身的复合材料来自长春新区一家十分低调的公司——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宇航”)。

长光宇航:为国“铸剑”做有用之“材”_fororder_proxy

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长光宇航研制的复合材料不仅能使祝融号上的高分相机在严苛的火星环境中稳定工作,还同时保障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的出色性能发挥。此外,长光宇航的复合材料还在多个航天工程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光宇航先后取得40多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并荣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武器装备、商业航天、卫星等多个领域。

  “看见探测器着陆的瞬间,其实心里是很激动的,但是只能跟内部同事分享。”长光宇航缠绕事业部经理王利彬是“天问一号”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在2017年至2020年,为了研发出适合的复合材料,他不知道和同事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

  “我们需要找一种耐低温性能更优、韧性更好、质量更轻的复合材料。”王利彬说,天问一号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鉴,只能一点点摸索。经多次试验,一款厚度仅有0.6毫米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测试,登陆火星接受考验。

  “宇宙没有尽头,奋斗的脚步更不能停止。”王利彬说,他现在带领团队致力于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喷管一体化成型技术的研究。尽管过去七年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自己还是不满足。

  “为国铸剑,期待我们国家能在这个领域做到国际领先。”王利彬说,去年他把户口迁回了长春,要在长春新区这片土地上书写长光宇航踏浪前行的故事。

  近年来,长光宇航有20余名像王利彬这样的硕士、博士从省外回归,成为公司核心技术骨干。

  “追逐星辰大海,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2023年9月,即将从英国博士毕业的小董,得知长光宇航正在招聘,毫不犹豫地发送了简历。

  作为长春人,小董拥有令人羡慕的简历:从本地头部高中保送至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留学英国,一直到博士毕业。小董说,心安处惟吾乡,游子终归要回来。

  回国第二天,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小董就坐在了长光宇航总经理林再文的面前。林再文跟小董讲述了公司的创业历程、发展方向,并且为她规划了研究方向。

  “谈完之后,我确信这就是自己应该来的地方。”小董说,长光宇航团队对技术的执着以及对人才的重视,是自己下定决心的重要因素。

  小董现在是长光宇航仿真主任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复合材料力学、流固耦合、气动弹性力学。

  长光宇航自成立以来,人才队伍从当初十几人迅速壮大到360余人。每年不断从重点院校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复合材料仿真分析,树脂配方研制,火箭及导弹复合材料舱段、空间卫星及相机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喷管及扩张段以及复合材料发射装置设计成型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人才梯队。

  材料是人类社会的里程碑。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材料发展的历史。

  “面向未来,人类要探索地外文明,材料也是首要保障。”长光宇航副总经理邹志伟说,星河灿烂的探索需要更多的新鲜力量加入。

  在长春北湖未来科学城建设进度条上,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质生产力正在挑起大梁。

  此外,长春新区在落实省市各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又因地制宜“乐业安居”等人才计划,打造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区。

  长光宇航公司箭体结构部经理李玉龙在今年获评为吉林省E类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李玉龙到一家知名的化学新材料领域上市公司工作,后来想要回家乡发展,便加入创业初期的长光宇航。“人才卡很方便。”他说,虽然平时工作紧张,能用到人才卡的地方不多,但激励作用要大于物质奖励,这体现了城市的温度,也增强了吸引力。

  10年前,作为长光宇航创始人之一,邹志伟把家从哈尔滨搬到了长春。

  “夏天的宁溪、秋天光机路的枫叶,新区变得越来越美,在这里工作也越来越舒心。”邹志伟说,追逐梦想的道路很辛苦,但城市的幸福感让年轻人的奔赴有了慰藉。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十万级登天梯,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台阶也很了不起。”邹志伟说,希望长光宇航人能成为一颗颗“螺丝钉”,为大国重器奔赴浩瀚星空贡献力量。(文 王青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