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搭平台、促就业、聚人才 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2024-02-04 11:28:1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赵滢溪

  2023年,长春新区全年引进落位项目118个,集聚各类人才近万人;与15位院士合作落实23个项目,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70人获吉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2023年,长春新区高标准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坚持政策惠才、产业引才、平台聚才、服务暖才,人才工作交上了一张硕果盈盈的“成绩单”。

才聚长春新区 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_fororder_图片1

长春人才创新港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下好“先手棋”,打造“强磁场”。长春新区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发展,推动人才项目双向互促。落位长春新区的飞凡生物疫苗项目通过引技术、引专家,吸引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对接洽谈业务。长春新区与20位院士建立合作,助力产业园落位,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才聚长春新区 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_fororder_图片2

创新产业园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通过充分发挥在企业和高校院所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长春新区促成区内百余户企业与院校合作,在24家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优质企业在7所高校开展校园巡展,开展招聘活动44场,提供就业岗位4400余个。

才聚长春新区 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_fororder_图片3

长春新区招聘会现场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长春新区先后主办、承办“2023年海智论坛”“超越杯”“中国创翼”“长春新区杯”等多项双创赛事和“2023中国(长春)首届数实融合新赛道大会”“长春药谷医药创新发展论坛”等论坛交流活动,实现人才与项目的无缝对接、技术和产业的优势叠加。

才聚长春新区 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_fororder_图片4

2023“长春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留住人才,平台是关键。长春新区联合一院三所和高校、吉林省科技厅,加快建设吉大仿生大科学装置、长白山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目前,长春新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占吉林省1/2;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占吉林省87%;院士工作站5家,占吉林省35.7%;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6家,占吉林省45.6%。区内非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可通过“总站代招代培”方式引进博士,有效缓解区内未建站高科技企业对博士后人才的需求。

  长春新区持续深化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科院一院三所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共建长智光谷产业园、应化所北湖园区、吉兴产业园以及理光产业园。截至目前,长春新区集聚各类双创孵化载体59家,在孵企业2000多户。

  长春新区积极申建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目前已储备项目15个。长春新区举办“创业领航、‘就’在新区”第三届长春新区海外归国人才创业就业交流会;“吉林省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吉善同心·实践创新基地”在长春新区揭牌;长春新区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筑强平台载体。

才聚长春新区 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_fororder_图片5

长新创谷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良禽择秀木而栖,要想“栽下梧桐引来凤凰”,必须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真正实现引进来、留得住。去年8月,长春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获批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15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全年营业额超9000万元;通过与“智联招聘”合作、直播带岗、组建微信求职服务群等方式和渠道,累计发布就业岗位30525个,新增求职者近1.3万人。

才聚长春新区 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_fororder_图片6

长春新区校园招聘现场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长春新区深入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走访慰问专家人才活动,邀请企业家代表召开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座谈会,协调解决外来高级人才子女转学、对接高校院所等人才相关问题和需求50余项;通过选派272名经济战线干部包保601户企业、出台实施《长春新区关于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若干意见》等方式,精细服务,塑造重才品牌。

  从政策到制度、从机制到平台、从环境到服务,长春新区持续搭平台、促就业、聚人才,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人才来长春新区逐梦、筑梦、圆梦。(文 王青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