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发展增活力 青山秀水迎客来 ——珲春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综述
珲春市对欧式街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完善亮化灯带设施和建筑立面夜景效果,进一步丰富街区文化商品和餐饮业态,成为了“本地市民常来、外地游客必来”的休闲旅游消费街区。(珲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夏季的花海如约绽放,伴随着欢快的旋律,美丽的朝鲜族姑娘翩翩起舞。 张琰 摄
美丽珲春一角。 (珲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每年3月的珲春敬信湿地上白雪皑皑,成群的候鸟在此聚集,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鸟、拍鸟,成功催生“候鸟经济”。 (珲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眼望三国”之地,防川风景名胜区。张明 摄
冬日时节,银装素裹的北国大地,一幅关于冰雪的奇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观雪景、品美食、生态游……这个冬天,珲春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秀美的自然风光,包容开放的人文气质,吸引了八方游客汇聚于此,点燃了“火热”的冰雪经济。
一直以来,珲春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树立大抓旅游的工作导向,把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带动、三产融合作为重大战略,不断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珲春市全年接待游客557.7万人次,增长188.1%,实现旅游收入65.1亿元,增长265.5%。“五一”“十一”旅游接待量均刷新历史纪录。
全域旅游
推动提档升级
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境内分布着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四个国家级口岸、大荒沟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龙山湖湿地、八连城遗址、古城村寺庙址等30余个自然、人文景观和景区景点。
珲春素有“虎豹之乡”“生态之城”的美誉,境内旅游资源富集,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态和区位优势。在这些优势上做文章,抢抓机遇,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目标成了珲春人的共识。
从南到北,大荒沟的奇山异水、吊水壶的古朴神韵、敬信湿地的自然壮美,一路走下来,珲春满目尽景。
珲春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古迹,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珲春市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积极构建以城市为核心,南线敬信镇为重点,东、北两线为支撑,跨境旅游为辐射的全域化发展格局,全面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珲春市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景区建设取得明显实效。以“一核三带四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为空间布局,积极挖掘旅游资源,打造了东北亚多国风情旅游综合体,推动防川景区扩容升级,加快中部城区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了珲春市旅游产业规模。
这座山水田园相映、亚欧风情相融的城市,正向世人展示她迷人的风姿,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慕名观光揽胜,展现了珲春生态之美。
珲春市不仅是“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市”,也是吉林省十大消夏避暑名城之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多年名列吉林省第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曾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市”“吉林省十大消夏避暑名城”“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3中国候鸟旅养小城避暑百佳榜”等多个文旅荣誉。
特色旅游
释放指数效应
“冷资源”带动“热经济”,在跨年活动的带动下,珲春市启动全民上冰雪系列活动。今年元旦,防川风景区龙虎阁内外华灯闪耀、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景象。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们聚集到龙虎阁,“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家人身体健康”“希望新的一年国泰民安”……一句句真心的祝福、一份份殷切的希望,表达了人们对2024年的美好期望。游客们将寄托希望与心愿的祈福牌和心愿锁挂满了祈福树、贴满了龙虎阁的祈福墙,希望在三国交界的龙虎阁收获三倍的幸福。
在防川风景区龙虎广场上,璀璨的烟花腾空而起,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将人们带入梦幻的五彩世界,图们江畔欢呼雀跃,融合之声、和谐之声、幸福之声响彻天空。
防川风景区作为珲春市“龙头”景区,不断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加速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在龙虎阁、防川民俗村、吴大澂雕像等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新推出图们江流域民俗文化馆、春江花月主题乐园、萌宠乐园等游乐项目。同时,在各大节点推出系列优惠活动,并在防川民俗村举行篝火晚会、民族服饰巡游、歌舞表演等文娱活动,进一步丰富景区内容,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感。
如今,珲春市防川景区迎来旅游高峰,景区游客量不断增长。据统计,今年元旦假期,珲春市共接待游客6.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8亿元,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
2023年,珲春市通过抓好重点文旅项目,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先后打造了汉唐街、欧式风情街、“蟹逅珲春”海鲜街3条特色街区,哇斯托克欢乐岛、防川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虎豹科普教育及资源展示项目主体基本完工,龙虎阁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同时,珲春市开发多条乡村旅游线路,有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边境地区人气集聚。
生态旅游
让风景变“钱景”
每年3月的珲春,乍暖还寒,珲春敬信湿地龙山湖上白雪皑皑,大批北归的候鸟在这里栖息觅食,补充体力。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们架起相机,随时准备拍摄下一张张精美的照片,人与候鸟的和谐相处,成功催生“候鸟经济”。
“去年候鸟来得比较早,很多国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早早地就开始预订房间,我们会根据客人意愿帮他们联系市区的宾馆和有住宿条件的村民家。”珲春市敬信镇好望角饭店负责人赵永花是敬信镇有名的爱鸟人士,她相信,随着珲春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围绕高质量发展,珲春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依托山、水、林、田优势资源,珲春市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9.2万亩,人参、当归、芍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6.9万亩。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注册“虎豹之乡”农产品公用品牌,并在全域推广。截至目前,珲春市拥有国家级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重点村3个,各乡镇、村屯全力发展旅游产业、绿色产业,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美丽风景变成可观“钱景”。
2023年,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珲春市榜上有名,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珲春开创跨越赶超新征程中的一张新名片。
融合旅游
激发市场活力
自中俄免签双向重启后,珲春市坚持边境游与跨境游相结合,稳步提高开发开放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走进珲春,成为全州乃至全省的旅游“打卡地”,醉美珲春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2024年1月15日,记者来到珲春口岸出入境大厅,只见许多俄罗斯游客正在排队通关。据旅行团负责人介绍,目前,每天约有800名至1000名俄罗斯游客从珲春口岸入境,这些游客以自由行为主,来珲春旅游、购物、品尝美食。
漫步珲春街头,俄式餐厅随处可见。走进位于沿河西街的一家俄式餐厅,在欧式吊灯、油画、套娃等元素的装点下,餐厅充满异域风情。大厅内已坐满了食客,许多游客远道而来,只为一品地道的“俄式风味”。“红菜汤、俄罗斯大串几乎是桌桌必点,俄式沙拉、奶酪包等也非常受欢迎。自餐厅开业以来,营业额一天比一天高。”餐厅经理张晓欢高兴地说。
在珲春市海鲜一条街,海水的咸鲜味儿扑面而来。大小海鲜产品经销店遍布道路两侧,这里任意一家门店,帝王蟹、板蟹、毛蟹、北极贝、扇贝、黄贝、赤贝、海螺等海鲜应有尽有。
“我们10人团队是从北京来珲春团建的,来之前做了攻略,珲春的‘一眼望三国’非常有特色,还品尝了帝王蟹和板蟹,真是太鲜美了。”北京游客陈女士说。
走进珲春民族花园国际酒店,一幢幢颇具朝鲜族民族特色的木质院落式建筑群映入眼帘,充分展现了朝鲜族建筑的精巧与美丽,成为珲春旅游的新亮点和“网红打卡地”。来自上海的游客韩女士说:“我去过不少城市,像这种风格的酒店还是第一次体验,而且这里细致的服务也让我感到很温暖。”
在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的俄罗斯、韩国、日本商品馆和各国进口商品折扣仓内,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每天前来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吉林省首家进口商品城,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通过跨境电商体验、进口商品折扣、电商直播等方式,大力开展消费促销活动,让游客不出国门就能实现“购全球”。如今,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已成为全省旅游购物新地标。
文旅项目带动民宿发展,是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位于龙泉山脚下、渤海大街北侧的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初具雏形,计划2024年6月投入使用。
距离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旅游项目仅一街之隔的西郊村西城名苑小区的业主们,也因该项目迎来了新的商机。西郊村虽然距离市区较近,但是过去周边没有旅游景点,不具备发展民宿的条件。现在渤海古镇旅游项目即将建成,发展民宿成为众多村民和小区居民向往增收的渠道,这让他们感到非常高兴。
西郊村村民梅亭本对记者说:“我已将房子重新装修,改造成民宿或日租房,而且每间卧室都安装了电视和空调,这样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盘活我们手里的闲置资源,还能促进我们农民增收。”
一路奋斗一路歌,一路风景向前行。如今,珲春市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聚焦推进旅游产业化,打造精品、补齐短板、优化环境、叫响品牌,奋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推动全域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实现大提升,形成多种旅游元素全面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记者 张伟国 张琰 本组图片为资料图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