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长春新区市场主体破11万户 企业潜力迸发
2024-01-11 14:57: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赵滢溪

  创新,是长春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是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近年来,长春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无穷活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长春新区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1万户大关,已达到11.47万户。

长春新区市场主体破11万 企业潜力迸发_fororder_图片1

长新创谷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2014年11月,长春高新区市场主体突破2万户;2017年12月,长春新区市场主体突破4万户,其中企业数量突破2万户。凭借多年来的科创资源积累和创新优势,长春新区厚积薄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响后,2021年11月,长春新区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截至目前,长春新区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1.4万户。

  在11.47万户市场主体里,有不少是外资企业。十年来,长春新区外商投资企业从2013年底的95户增长到2023年底的255户,增长168.4%。2023年,长春新区经营主体发展仍然保持较高活力,全年净新增经营主体1.76万家(其中企业占比达到32.9%),表现出较好的净增长态势。同时,企业迁移净流入进一步增长,企业迁入迁出比达到1.5:1,迁入企业数比迁出数高出50%。

长春新区市场主体破11万 企业潜力迸发_fororder_图片2

长春新区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在长春新区11.47万户市场主体中,企业总量达3.44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0%,这些企业为长春新区乃至全长春的地区生产总值、税收等都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创新主体组团成阵。全区高新技术企业845户,占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1/4、长春市高新技术企业的1/3;“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410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吉林省的37.8%,占长春市的59.6%;共有1078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占吉林省入库总数的23.5%。上市企业11家,占长春市的30%。

长春新区市场主体破11万 企业潜力迸发_fororder_图片3

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自助服务区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专利数量助企加速。截至目前,长春新区拥有有效专利26019件,其中发明专利10816件,占长春市的40.57%,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数量超过60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涌动的创新活力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潜力。

  此外,长春新区还积极构建“311X”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在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正在长春新区聚集,这将让长春新区的市场主体更具“科技光芒”。

  11.47万户市场主体背后的关键在于,长春新区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力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大众创新创业动力。

  助力大项目落地落位。长春新区市场监管分局针对新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立“信息沟通、提前介入、定期交流”三项机制,提升服务效能。重点项目事前帮办,由专人对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限时办结。2023年,推动助力西安大医集团(长春)创新产业基地、中军天信长春空港国际乐园、金赛药业国际产业园等10余个大项目成功落位。

  “个转企”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春新区通过明确重点培育对象,建立健全培育库,做到一户一档、一年一更新,开展存量现状调研,及时反馈转后企业状况;建立“个转企”企业跟踪回访制度,收集各种困难、建议,及时推送企业诉求,帮助协调解决。2023年新增“个转企”230户、公司制企业221户。共计发放奖励资金29.5万元。

长春新区市场主体破11万 企业潜力迸发_fororder_图片4

活力迸发的长春新区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惠企服务试点见成效。作为吉林省内“餐饮服务平台商户大礼包”试点单位,长春新区通过联合银行、通信、外卖平台等机构向业户推送优惠服务,实现惠企利民政策支持,提高群众创业的积极性,为餐饮市场注入发展活力,共办理各类礼包1547项。

  11万户,已经成为过去。面对更加美好的未来,长春新区将厚植创业创新热土,释放政策红利,真正让市场经营主体“进得来、长得大、活得好”,为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水与强劲动能。(文 王青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