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聚链成势 长春新区大力实施“壮药”产业行动
2023-12-22 14:07:2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赵滢溪

  近年来,长春新区不遗余力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实施“壮药”产业行动,高标准建设占地24.2平方公里的“长春药谷”,构建药谷高新片区、北湖片区,差异定位,打造竞进有为的空间布局。

  长春新区集聚医药企业210户,目前已形成以生物药为核心、医疗器械和现代中药为特色的产业矩阵,医药产品涵盖全类别、全品种。2022年该区医药规上企业总产值236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总量占长春市83%、占吉林省近三分之一,为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多维发力 利好政策再加码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培育壮大医药产业链,不仅靠市场推动,更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近日,吉林省印发《关于打造吉林省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新赛道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新赛道,让长春新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

  2023年初,吉林省药监局印发《关于支持促进长春新区“长春药谷”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长春药谷”重点产业发展、加强行政服务保障、推动医药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重点项目合作等9大方面、18条具体措施发力,全面支持“长春药谷”建设和发展,形成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虹吸效应。

  此外,吉林省药监局还与长春新区共同成立了推动“长春药谷”建设发展工作专班,全力扩大“长春药谷”基因工程技术、新型疫苗、体外诊断产品三个地标产业规模,加速提升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试剂原料、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六个重点领域能级,深层拓展细胞基因治疗、医药外包服务(CXO)、“BT+IT”融合三个前瞻方向;助推设立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吉林创新服务站新区工作组。

  在构建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过程中,长春新区从促进研发、促进产业集聚、产业生态三个方面出台了十七条贴近医药健康企业实际需求的政策;根据具体政策给予企业100万元-5000万元不等的政策支持;并与长春海关、吉林省药物研究院、吉林省药监局等部门联合搭建了药械审评、变更备案等服务专窗,以及药品、器械检验通道和CRO、CDMO等五大平台。

  政策之外,长春新区注重优质项目落位,2023年以来推进项目121个,飞凡生物、圣博玛化学原材料、中科科大生物等项目完成落位;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瑞宙、五星药厂等15个项目,工程施工基本进入尾声,南部区域新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激发活力 打造医药产业发展强支撑

  如何让一众生物医药企业扎根、成长、收获?长春新区一直在思考着破题之法。

  以服务破题,凝聚“新兴”合力。长春新区创新链长、链主、链办、链群专业化发展新模式,以“管委会+园区+公司”管理体制在高标准基础设施、科研孵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业态一流、产业一流、模式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2023年,长春新区先后赴广州、北京、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召开长春新区“药谷”产业推介会,对接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广东一方制药等40余家公司,并利用新区现有活动招商资源,深入对接洽谈相关项目,努力丰富领域资源。

  同时,长春新区积极谋划未来三年发展蓝图、制定专项政策、开展产业链招商、跟进项目建设、提供助企高效服务,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医药健康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全力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新区重点在研生物药项目65个,临床阶段项目21个,未来每年将陆续有2-3个新产品上市,持续巩固长春新区在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地位。

  创新引领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百克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正式上市;2023年6月,吉林省科英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三款新产品齐发上市;2023年7月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拍得北湖科技开发区一宗工业用地,投资4亿元建设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项目;2023年8月,长春生物基于无血清悬浮MDCK细胞基质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获批开展临;2023年9月,长春药谷“创新产业园一期”交付使用;2023年10月,中国生物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通过WHO预认证。

  窥一角而知全貌。未来,依托科技引领、企业集聚,长春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将不断推动产业延链、强链,聚链成势。(文 王青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