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837.3亿斤!“黑土粮仓”吉林为稳产保供再创历史新高
2023-12-14 10:26:00来源:新华社责编:赵滢溪

837.3亿斤!“黑土粮仓”吉林为稳产保供再创历史新高

10月19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友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将收获的玉米放入科学储粮仓。(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各地粮食产量数据。吉林省2023年粮食产量达837.3亿斤,比去年增加21.14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由全国第5位上升至第4位,单产居全国粮食主产区第1位。吉林省连续三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位于黑土地的吉林坚决抗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造良田、用好种、推良技、优农机、强主体,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837.3亿斤!“黑土粮仓”吉林为稳产保供再创历史新高

9月2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农乐种植家庭农场,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从春旱、夏涝中抢回宝贵收成

  今年春夏两季,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了春旱、夏涝,给农业生产带来考验。在吉林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各地打井修渠,抗旱、排涝,农技人员指导农民防灾减灾,农民、干部、专家齐心协力,从春旱、夏涝中抢回了宝贵收成。

  进入12月,丰收后的乾安县让字镇遐字村已进入“猫冬”时节。家家户户的玉米楼子里装满了金黄的玉米。今年春天,遐字村遭遇较重春旱。为保障春耕后玉米正常出苗,当地干部早早下手,在春耕前就把村里的几十眼灌溉井都改成了机电井,基本覆盖全村耕地。“有了机电井,村民灌溉更及时,保住了玉米苗。”遐字村党支部书记翁艳秋说。

  春耕期,为应对局地严重春旱,吉林西部各市县落实抗旱播种1467.64万亩,新建和修缮农田抗旱灌溉井2.24万眼,实施浇灌1431.8万亩次。

  每年夏季的“七上八下”时期是吉林的汛期。今年,松花江部分流域出现洪水。吉林舒兰、榆树、扶余等产粮大县受灾较重。涝灾发生后,吉林省农业部门第一时间成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专班,由3名副厅长带队组成3个工作组和13个小分队,分区分片包保受灾较重县市,指导各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有着“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榆树市,当地10个乡镇出现农田积水。但如今,当地不少农民仍然迎来丰收。在榆树市泗河镇泗河村,种粮大户许福才的7亩过水稻田迎来了丰收。“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没想到收成这么好。”他说。

  积水退去后,榆树市当地农技部门便组织专家进村入户,发放指导宣传单,为种粮大户现场指导补救措施。从施打药剂到叶面肥,再到作物生长调节剂,徐福才从受灾的稻田里抢回了收成。

  灾后恢复生产期间,吉林省组建1311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动用排涝机械12352台套,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农业部门共成立服务指导组151个,累计派出技术人员3.26万人次,全力推动灾后恢复生产措施落实。

837.3亿斤!“黑土粮仓”吉林为稳产保供再创历史新高

10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公主岭示范基地,无人驾驶农机正在收获玉米。(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良种配良法 深挖增产潜力

  从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到广泛开展高产竞赛,再到推广农作物主导品种,今年以来,吉林省用好种、推良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广重大增产技术,深入挖掘增产潜力。

  在农安县小城子乡光明村,今年浩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500余亩耐盐碱大豆迎来丰收。“经过初步测产,每亩产量超过240公斤,实现了高产。”公司负责人王浩说。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科研院校、育种企业开展育种攻关,选育出一批耐盐碱、高产、密植等水稻、大豆、玉米品种,并通过配套栽培技术不断实现稳产增产。

  吉林省今年推广农作物主导品种105个,首次综合筛选出耐密突破性品种41个、耐盐碱品种47个,有3个水稻品种亩产达700公斤以上、4个大豆品种亩产达290公斤以上。

  同时,吉林省在各地产粮大县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14个玉米、4个大豆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超600万亩。广泛开展高产竞赛,中、西部赛区均出现玉米吨粮田典型。

  今年,作为重大增产技术之一的“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在吉林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粮食增产稳产效果明显。吉林农业干部说,仅此一项技术就可增产10亿斤粮食。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长岭县的流水镇流水村,今年该村合作社新收获的玉米已全部烘干入库。“比过去每公顷玉米增产七八千斤。”该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建说。

  流水村不仅种植了多个高产玉米品种,在农业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采取智能农机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于长建说,过去流水村是传统耕作方式,玉米单产不高,如今好品种搭配好技术,稳产又增产。

  今年以来,吉林省还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建设示范基地和“数字村”,探索扩大农业领域数智化应用场景,提高数字农业应用水平,推动粮食生产赋能增智、节本增效。

837.3亿斤!“黑土粮仓”吉林为稳产保供再创历史新高

4月20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全国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农民驾驶农机进行春耕作业。(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造良田、肥黑土 耕地越来越有劲儿

  在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把牛粪堆沤发酵成粪肥。等到来年春天,再把粪肥还田肥沃土壤。这即年,合作社把保护性耕作和粪肥还田相结合,土地越来越有劲儿,玉米产量越来越稳。韩凤香说,农民越来越重视保护耕地,现在有了好的耕作技术,大家增产增收的信心越来越足。

  作为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发源地,梨树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覆盖80%以上耕地。保护性耕作已成为吉林大面积推应用的保护黑土地的耕作技术,推广面积超3300万亩。

  不仅如此,吉林省还集成推广农机农艺措施,依托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实施耕地深松800万亩、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110万亩,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保护黑土地的不只是农民,农业专家们也在为黑土地保护扎根在田间地头。吉林省与中科院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设了3个万亩、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上千名农业专家因地制宜推进黑土地保护模式的研究。

  有了良田才能多打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打造良田的重要项目。在农安县巴吉垒镇洼中高村,今年新建的高标准农田里,排水沟沟底垫上了石块,沟旁还铺设生态连锁板块。当地村民说,农田排水沟渠旱季可存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大大提高了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今年以来,吉林省良田扩建步伐家快,新建高标准农田492.94万亩,为历年最多。目前吉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04.94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1.3%。创建示范区15万亩,开展工程化试点30.5万亩,全面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

  吉林省立足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正在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四良一智”五大工程建设,促进提升粮食产能。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德明表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推动吉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尽快迈上千亿斤新台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