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看长春汽开区 长春汽开区:搭平台、聚要素、强保障 将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
7月2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三周年之际,长春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长春市委关于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的决定》,带领全市人民抢抓“十四五”后三年关键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意志,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干、苦干、实干,打一场振兴突破攻坚战。
在谱写长春全面振兴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中,长春汽开区怎么干?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汽开区各部门及辖区企业,倾听大步发展新变化,感受振兴突破强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长春汽开区牢固树立“产业立区、人才强区”发展理念,聚焦汽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组织功能,不断积蓄产业人才密度和厚度,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振兴突破。
搭平台,畅通育才助企新赛道
汽开区坚持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为政校研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汽开区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6所在长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已成功举办四届的“汽车企业技术需求挑战赛”协助企业解决30余项技术创新难题,既有力推动了区域企业技术革新与应用,又促进了院校毕业生在长就业创业。
汽开区与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6所在长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为技术人才晋级搭建快捷平台。汽开区围绕区域产业特点,连续十年组织举办汽车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比促学、以赛选才,激励人才提升技能,帮助行业发现人才,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为各级各类人才搭建服务平台。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推荐招引、政策支持等一站式、市场化、无感化、定制化、国际化“一式四化”人才服务。
聚要素,拓宽引才兴企新路径
汽开区坚持创新驱动与人才驱动同向发力,倾力打造政策洼地,注满人才蓄水池。
——聚焦产业发展以业引才。汽开区紧盯长春市委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和三年攻坚行动具体要求,制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国际汽车城吸引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的若干政策》,聚焦整车、零部件等企业人才缺口,编制《汽开区2023年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收集整理533条急需人才信息。
汽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暨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大会召开
——聚焦政策兑现以财引才。三年来,汽开区累计兑现人才奖励和住房补贴1.78亿元,发放“企业研发支持奖励”2100万元,争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428.4万元。今年一季度又对84家企业兑现汽开区稳经济奖补政策1500万元,平均每年吸引上千名高校人才、技能人才落户汽开就业创业。
强保障,构建留才强企新生态
汽开区坚持“产城人”一体推进,同步实现“产”的升级、“城”的提质、“人”的集聚。
——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汽开区面向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三类群体,打造总建筑面积62万平的“长春国际汽车城人才生态小镇”,提供1000套“国际人才公寓”、2205套“青年人才公寓”、4225套“技能人才公寓”。其中国际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578套,入住高层次人才45户83人;旗胜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816套,首批入住重点企业人才310人。
青年人才公寓效果图
——优化人才安心环境。汽开区时刻关注人才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高标准实施“红旗学校”“东风赫行”学校工程建设。全力开展“还绿行动”,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4个,绿化更新老旧街路11条,景观化改造高速出城口7300平方米。不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区域河流治理。
——浓厚人才安业氛围。积极构建“1+4+2”工作体系,全力打造亲清营商环境;开辟服务人才专栏,积极联络媒体对区内人才亮点工作进行宣传。汽开区连续两年制作人才工作宣传片,为全区人才工作和营商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下一步,汽开区将紧紧围绕长春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深度谋划全区人才工作“双驱动+三平台”战略布局,放大人才集聚效应,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将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为推动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