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8月15日电 发布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与吉林大学等签署相关合作协议……8月15日,由长春市委市政府、吉林大学、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中科院长春分院联合举办的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召开。
会上,长春市发布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启动一系列深化科技创新合作行动,宣布将进一步动员各类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部署科技创新三年攻坚任务,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全力唤醒“沉睡的资源”,努力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长春创新引领振兴突破发展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段续摄
“真金白银”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长春作为科教大市,却长期“一柱擎天”,创新力不足,不少科研成果“流落他乡”。为此,长春把创新定为振兴发展首要突破口,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在创新基础上稳增长、调结构、强动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把长春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巩固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地位,为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以长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共17条,分别在支持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源头性科学技术供给、着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发展等方面细化了政策举措,以“真金白银”投,推动“真刀真枪”干。
以支持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为例,长春市明确,设立重点实验室(学科类)重大专项、能力建设专项,每年投入市财政资金不少于1500万元,支持域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对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
同时,长春市明确,将着力加强源头性科学技术供给。设立“长春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省地联合专项)”,引导基础研究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应用牵引、突破瓶颈,探究“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单个项目最高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
汽车产业是长春市支柱产业,举全市之力支持汽车产业向“新”而行必须要有科技支撑。长春市此次明确,着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发展。持续实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县(市)区、开发区对汽车产业“新四化”方向的项目按研发投入的30%给予补助。
作为科教大市,长春市明确,将着力发展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产业园。鼓励高校院所与县(市)区、开发区共建科技产业园,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产业园,每年最高给予300万元补助,连续支持3年,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着力建设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对开展技术研发、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集聚科技人才成效明显的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按其评估期内非财政支持的研发投入最高30%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500万元。
同时,针对科技转化存在的薄弱环节,长春市明确提出着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体系。对打通从成果到样品、产品通道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对通过概念验证、中试成功的具有重大价值且能在本市转化的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重大项目可连续支持。对在长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根据绩效,最高给予50万元资助。支持技术市场运营,每年最高给予300万元运营补助。
振兴发展关键在人,长春市提出着力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支持院士向在长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依据转化数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院士向在长企业转化的科技成果实现国内首次产业化的,给予院士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或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院士工作站,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对符合条件的青年科技人才(团队)项目,最高给予30万元补助。对选聘“产业教授”的在长高校院所,按“产业教授”每人10万元标准分两年予以补助。
通过市场化方式激发科创动力,也是长春市此次的亮点。长春市科技局局长于柏生说,长春市未来将着力打造科创基金投资矩阵。组建长春未来科技创新集团,设立长春未来种子基金。强化长兴基金科技投资功能,发起设立一批天使、创投、产业基金。种子基金容错率50%,天使基金容错率40%,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同时,长春市将着力完善成果转化协同机制。成立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强化长春市与驻长重点高新院所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驻长高新院所科教资源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探索推进“高校院所+基金引导+产业研究院+科技产业园”等成果转化模式。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专班,“登门入室”服务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与重点企业。完善可转化成果清单、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常态化组织供需对接。对企事业单位当年在本市举办的科技交流、科技成果展洽对接、科技创新创业赛事等活动,以创新券方式给予支持。
长春创新引领振兴突破发展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段续摄
“史无前例”复苏“沉睡的资源”
“科创并非不食烟火,必须接续奋斗,努力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小明对记者说,长春正精准实施从研发、转化、中试再到产业化的链条式创新,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前,长春已进入全球科研城市50强,全国创新型城市30强,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一院三所等国家队科创资源。长春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此次长春推出的政策组合拳,瞄准的就是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升科创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据介绍,长春谋划建立科技创新战略委员会,同步构建覆盖各级各类科研院所机构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就是要结合重点产业链,与高校院所共同打造标志性产业示范园区,政府专班进驻科研院所“扫街式”“保姆式”推动成果落地长春,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创新发展要“真金白银”“真刀真枪”才能有效果。用“市长之手”与“市场之手”打出组合拳,能大大提高投资效能。但对长春而言,政府资金有限,社会资本更为欠缺。
即便如此,长春市决心设立300亿元“长兴基金”,组建长春未来科技创新集团,吸引战略投资者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科创类子基金,最大限度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
于柏生说,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吉林大学一位科研人员研发了一个项目,非常有前景,但却是在千里之外做的中试。“其实他需要的支持也就是一千多万,但我们现在有了孵化和支持机制,就避免了好项目无缘无故流失。”
《支持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上台阶”若干政策》《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暂行)》《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三年快速突破行动计划》《支持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三年快速突破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暂行)》……此次大会上,一系列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汽车、光电、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政策陆续发布,为振兴突破注入强大动能。
“真金白银”抓住历史机遇
长春,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雄鸡版图上的点睛之笔,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站上新的发展起点。长春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将把长春建设成为常住人口达千万、经济总量迈向万亿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在提升经济量级上实现新突破、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长春将抢抓“十四五”后三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确定十个方面振兴任务,全力以赴稳增长,敢闯善创谋突破,彰显特色强文化,不遗余力惠民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谱写长春全面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长春市作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以科创推动振兴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必要。从“开门红”到“半年红”,今年上半年,长春市GDP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汽车产业集群晋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汽、红旗、解放均居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相关行业排名第一位。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等实施,为长春保持在全球产业链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车长客时速600公里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列车投入试运行,长光卫星“一箭41星”成功发射,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占全市工业比重5年来由6.6%增至14%,光电、装备、医药、材料等新兴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长春不仅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重要的汽车、高铁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也具备科创条件。长春市教育局局长崔国涛介绍说,长春不仅科创有国家队,还拥有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是宝贵的发展资源。目前,已经建立了高校院所拟转化科技成果库,创新资源日益聚集。
崔国涛说,长春搞科创有底气,正在有力推动人才培养好、留得住、留得好、用得好,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长春拴心留人的底气所在。
机遇在前,抓住就是良机,错失就是危机。长春曾在汽车制造、光电技术等领域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干部群众对推动振兴发展新突破充满期待。“对于错过本轮发展机遇的危害,没有过多考虑,因为不能再错过!”有基层干部这样说。
王小明说,创新也不是随意落位各个领域科技转化项目,而是成立特色产业联盟,对接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和一汽、长客等企业的创新需求,互相融合促进。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培育一批支撑性强的高成长性企业,形成长春产业创新发展独特竞争力。
长春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快制定大会上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让各类创新主体尽快享受政策红利,“地校院所”协同发力,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宽广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创新发展,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
文字记者:张建、姚湜
海报制作:黄维、徐畅、王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