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太兴村,马力十足的旋耕机正在田间作业。尽管天气寒冷,太兴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抛撒机在前方“开路”,多台旋耕机并排前进,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土地表面的秸秆被埋进地里,黑色土壤露出地表。
朝阳川镇太兴村秸秆还田作业现场 摄影 王晓彤
2021年,朝阳川镇以勤劳村、八道村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试点,初见成效。2022年,朝阳川镇政府委托延边圣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延吉市鼎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2021年的经验在全镇所有水田村进行全面推广,将秸秆全量还田,把“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从2022年10月中旬开始,朝阳川镇正式开始秸秆翻埋还田工作。“秸秆还田一共分三步,秸秆机械粉碎后,由抛撒机对水稻秸秆喷施腐熟菌剂,再用旋耕机进行机械化翻埋技术,实施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延边圣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齐森表示,2022年,合作社一共投入5辆抛撒机、2辆200马力旋耕机,并对车辆油箱进行了改装,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作业时间。
机器在田间作业 摄影 王晓彤
据朝阳川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李虎正介绍,经过秸秆翻埋的土地,第二年播种成活率、施肥渗透率、土地产量都更高,有效保护了辖区内黑土地,对实现耕地质量、耕作生态、耕作效益绿色增长起到了良好效果。
2022年,朝阳川镇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约2600公顷。目前,两个合作社配有14台四轮农机、10台抛撒机、6台旋耕机,已完成1870公顷土地作业。(文 王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