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六个回归”集聚吉林新势能
2022-10-05 14:49:56来源:吉林日报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我省不断建强产业链供应链,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六个回归”集聚吉林新势能

  秋味渐浓,绿叶点染红黄。

  看吉林大地,营商环境优,人才政策实,科技创新强,产业发展旺。排产、产能、配套、结算、人才、创新不断聚拢回归,凸显磁场效应。

  近年来,吉林省全力推进“六个回归”,破除协同壁垒,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产业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日益成熟,努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吉林振兴优势。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梧桐繁茂凤凰来栖

  今年2月,由中国一汽集团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册成立的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项目在长春开工。作为省内重要建设项目,其作用不仅仅是为吉林省在汽车产业上增添了电动化产品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落地一个项目,吸引一批人才、关键技术、配套企业落户吉林。

  以优势产业为突破口,聚焦“六个回归”,加快带动各类要素有效流动,一直是吉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步。

  麦格纳、李尔、伟巴斯特、光洋精机等一批跨国零部件企业落户长春汽开区,动力总成工业园、轴齿工业园、日系工业园等一批专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拔地而起……

  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集聚,配套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发展动能叠加效应逐渐显现。

  在“归势”兴起之时,一个个人才政策的出台为这热度再添一把“火”。

  2018年,省委、省政府下发4号文件,出台了“人才政策1.0版”,成为近年来吉林省人才工作的里程碑和分水岭。2021年又研究制定了“人才政策2.0版”,聚焦人才最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在多个方面升级加码。随着政策实施,吉林省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聚天下英才促振兴的氛围正在形成。

  与人才集聚一同而来的是创新回归,更多研发型、高技术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吉林。

  在长春富赛汽车电子工业园项目内,研发综合楼科技感十足。目前一期工程已顺利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围绕新产品策划、研发、制造等,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负责人林家豪表示,“我们将与中国一汽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新四化’进程。”

  将优势汇聚,做长长板,以“吸引”促进“回归”,成为人才、创新和各类产业要素的“洼地”,吉林走的这条路前景分外明亮。

  培育壮大重点产业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2月28日,2022年全省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暨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全面启动仪式举行,标志着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按下全面启动键,全速步入黄金建设期。令人惊叹的是,项目从纸上签约成功到发展为线下落地,仅用时100天。

  如此速度,是吉林省决心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体现,也是吉林省立足服务重点产业,加快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六个回归”,培育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紧紧围绕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培育与壮大,吉林省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形成了重大项目建设风起云涌的新气象,掀起新一轮“归势”热潮——

  2月8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成为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

  6月2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开工,再次扩充吉林省“绿色”产品线。

  7月5日,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化纤6万吨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市正式启动,智能化碳丝生产线即将惊艳众人。

  “强链”更需“固链”,一个个项目顺利落成,就像一颗颗铆钉,将产业集群牢牢地“锁”在吉林,也吸引着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回归。

  在长春新区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内,吊臂起落,建设正酣。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长春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到2025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梅河口市四环制药惠升生物胰岛素二期项目也在火热建设中。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全品类胰岛素等糖尿病及并发症用药的生产,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敦化市形成了以敖东、华康、凯莱英、金赛等八大医药工业园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助推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增长……

  企业聚集,磁场效应愈加明显,产业要素加速回归。目前,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已形成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一区一基地”为双核心,以辽源、梅河口、白山和敦化4个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补充的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绿色资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正是这样一个个优势的充分发挥,才让各类要素不断回归、汇聚,成为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坚实基础,也必将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吉林日报记者 邱国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