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吉林频道消息(王胜男):粮丰天下稳,良田是基础。“你看,这就是保障我们村粮食稳产的‘大动脉’。”仲秋时节,站在长势良好的玉米地边,延吉市依兰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马廷元指着2022年投入使用的新水渠和机耕路兴奋地说,“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让土地增产增效,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古城村有耕地290公顷,村里常住人口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劳动力很少。为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减少人力成本,2022年,延吉市在古城村实施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田间路5300多米、水渠1700多米、石笼护坡挡墙800多立方米,以及农涵4座。
“去年因为旱情,有的地块减产三分之一以上,有的地块甚至绝收。”马廷元算了一笔经济账,“按13公顷地测算,去年每公顷大约减产3750公斤左右,直接经济效益减少5万元。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地后,这块地旱了能浇上水,涝了能排出水,每公顷增产1500公斤左右,13公顷地能增收4万元左右。”马廷元表示,仅旱涝保收一项,就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纵横分布的灌溉排水沟渠、直通田间地头的机耕路……行走在当下的延吉乡村,随处都能见到与古城村一样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据延吉市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梅雪松介绍,近年来,延吉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不仅修建灌排沟渠,使得旱能浇、涝能排,还修建了大量机耕路,打通了农机耕作“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
“之前我们村田间的这种硬化路比较少,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很费劲。”朝阳川镇三成村驻村第一书记金龙表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成村今年新建田间道路2.77公里,路好走了,农用机械畅通无阻,种地施肥方便多了,秋收更不怕下雨泥泞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让农民的幸福感也水涨船高。
据悉,2021年,延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333公顷,总投资4268万元,建设地点在朝阳川镇和依兰镇,计划完成衬砌明渠(沟)2.79公里、箱涵12座、农桥15座、水闸3座、田间硬化道路26.75公里、坡岸防护1.08万米,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总量的45%,预计202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2022年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1267公顷,计划投资2800余万元,建设地点在三道湾镇,目前已完成勘察和设计相关工作。” 梅雪松表示,延吉市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巩固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