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恩奋进七十载 逐梦前行新延边”全国网络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敦化系列报道⑧ 雁鸣湖镇小山村:搭建农民致富新舞台 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湖光山色绝佳处,雁鸣湖畔小山村”。
吉林敦化雁鸣湖镇小山村的颜值向来“出挑”,但祖辈守着的好风景,美归美,怎能当饭吃?绿水青山的潜在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金山银山,小山村人民的日子一直“靠天吃饭”不温不火地过着。
机遇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吉林省提出了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打造全省旅游业版图的重要部分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曾经在旅游部门工作过的村书记史学良,开始认真思考以乡村旅游业带动小山村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两年之内,如果挣不着钱,可以把股份退回去!”史学良的承诺,打消了部分村民的顾虑,合作社共筹得资金9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建设。
湖光山色日日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小山村的气质悄然发生了变化:统一的白墙灰瓦取代了以往的破旧栅栏,整洁的柏油大街让曾经泥泞的道路成为历史,风车、休闲长廊、凉亭、木栈道等系列设施点缀山间。一户一景,老屋又起炊烟袅袅,曾经是杂草丛生的山野,如今成了一片花香的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
“升级蝶变”的小山村,逐渐成为当地居民安居乐业、外地人羡慕向往的“田园远方”。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小山村旅游业收益却不降反增,游客达10万人次,旅游创收300万元,当地人均增收入2万元。
这一年,全村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100多户相继加入了合作社。
风景变“钱景”:村民变股民,离田不离乡
随着往来游客增多,一些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同时合作社生产的小粒黄豆、鲜鱼馅水饺等农副产品广受游客青睐,畅销吉林省内外。小山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实现了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销售业的融合升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村民收入水平。
老谭鲜鱼馆的老板姚久福对此感受颇深,他和妻子经营鱼馆12年了,刚开鱼馆时效益寥寥,这几年随着旅游业发展,收入逐渐增多,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夏天来休闲避暑的游客非常多,2021年我家大概接待了7000多人,人手不够,还请了三个服务员帮忙。大家都来吃我们这儿的绿色食品、感受乡村生活。”村里的变化,他也看在眼里,“以前,下雨出门就是一脚泥巴,现在道路整洁干净,路灯通明。我感觉我们村很好,一点也不比城市差,像花园式的农村!”
安放住乡愁:转型发展,全产业链条不断升级
通过不断探索,小山村已拥有各种民宿产品,如集装箱、民俗住宅等,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逐步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旺季,往往需要提前一周甚至半个月预订。
村民卢秀芹就将自家宅院打造成了民宿,她笑着说,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后了。除了自家的买卖外,闲不住的她在景区还为自己谋了一份差事,负责花海售票、验票工作,一个月还能多挣2800元。“来过小山村的人想再来看满山鲜花烂漫,没来过的人想来看云、看山、看水。头几年,一个月的门票收入才两三万元。到2022年,赶上周末,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能达万元!”
往来的游客,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新观念、新信息、新思维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开阔了眼界,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农村正加速建成。“以前的小山村是雁鸣湖镇最落后的村,现在我们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闯出了名堂,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史学良自豪地说。
敦化之美,美在底蕴;敦化之殷,根在乡村
敦化以“乡村兴则县域兴”的战略视角,在省州乡村振兴浪潮中站前排争上游。挂“五大振兴”路线图作战抓落实,以建设“全省乡村振兴试验区”为蓝本,科学制定“1+10”政策保障体系,精心规划布局“一带五区”,构建起乡村振兴“四梁八柱”。三年累计投入各级项目资金5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0亿元,形成了“多元投入促振兴、众人添柴火焰高”的蓬勃局面。2021年度吉林省乡村振兴考核位列全省第七,全州第一。
2022年计划创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全覆盖推进“干净人家”评选、“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建设,形成“作表率、促提升”“亮身份、示范带动我先行,齐参与、美丽乡村共创建”的浓厚氛围。确保家家有变化,户户有提升。2022年底预计完成敦化市改建农村公路54.45公里,改造市级公路17.963公里、乡级公路9.861公里、村级公路26.626公里。
由“环境之美”到“生态之美”,从“生态之美”到“人文之美”,敦化正用一笔丹青书写着气势磅礴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必有新作为。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乡村振兴的繁花不断结出硕果,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正在敦城大地徐徐展开。(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张植塽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