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让群众幸福感满满。
打造绿色宜居城市环境。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
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积极推进城市民生项目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图为无名泄支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查干湖冬捕“冰湖腾鱼”。
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图为飞达集团生产车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图为前郭县查干湖镇西索恩图村。
公园、广场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积极推动“陆上风光三峡”建设。图为中车松原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依托查干湖景区,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吉林油田新215区块16号大井丛平台。
五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五年的发展变化,对一座年仅30岁的城市来说,却是日新月异的。
松原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松原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来到松原,作出“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重要指示,殷殷嘱托为松原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干事创业的豪情和信心。
五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松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确定好的目标任务,危中寻机、困中破局,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人民生活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高质量收官,“十四五”高起点开局,在松原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合实力在转型升级中稳步攀升
松原是资源型城市,全国第六大上产油田吉林油田就坐落在其境内。一直以来,一油独大的经济发展格局让城市发展初期吃下的资源红利,逐渐异化为发展的后天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多元支撑乏力,在连续几年原油量价齐跌的宏观形势下,松原的经济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直以来,松原市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从1998年市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构建石油化工、粮食深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到2016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振兴、转型崛起”,再到2022年市七次党代会上确定的紧扣“一主六双”建设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区和东北新型工业基地的目标,松原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走得艰难而笃定。
在不断构建多元产业发展的格局中,松原市通过全力支持吉林油田公司遏制原油减产、完成“四供一业”移交,助推吉林油田公司减负发展、绿色转型,以及推动瑞兴化工二硫化碳等项目落地建设,充分挖掘油气经济潜力,不断提升工业的支撑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玉米全产业链开发和杂粮杂豆等作物加工转化,推进建设嘉吉综合产业园、盼盼食品产业园,全力推动鲁花、晰晰农业马铃薯等企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规模和能力,进一步壮大极具优势的农业产业。近两年来,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松原市依托吉林油田等大型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绿电”示范园区已获批设立,吉林油田20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宁江区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全面竣工,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依托查干湖,松原市不断推动旅游产业跃上新台阶。“以新旅游为龙头,统筹发展新电商、绿色康养、数字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成北方生态旅游名城”,是松原市一段时间以来的服务业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吉林油田新立1号大平台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20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完成油气产量当量496.6万吨,产值增长30%以上。吉林油田实现绿色转型,为松原市做大做强石油化工这一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嘉吉生化产业园内产业链项目的不断增多,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域内不断壮大,也让松原的农产品加工业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服务业提档升级,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直播电商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态势,为松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想要发展,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必解之题。要想破题,就要找到匹配的钥匙。松原市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项目,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开始的有商就招,到逐渐的挑商选商,从没有计划地引进项目,到根据产业发展精准谋划项目,从指导到服务,松原市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也从青涩到成熟。市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里,松原市累计招引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856个,其中包括山鹰纸业100万吨工业包装纸、嘉吉200万吨扩能等50个超百亿级、十亿级重大项目。
一个个大项目、产业链条纵深的好项目,支撑起了松原市多元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使松原市摆脱了“一油独大”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该市也入选了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提升。五年来,松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7%,经济总量提升至吉林省第3位,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城乡面貌在统筹建管中全面改观
“我是老前郭(江南城区)人了,当年县城一共2条主路,有名的八卦街,现在变化可是太大了,这一条条大路、一个个公园,真是越来越好了。”松原市民李大爷坐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感慨着城市的变化发展。
对于松原市很多百姓来说,要说建市30年变化最大的,估计就是城市面貌了。从两个小县城合并的仅有几条街路的小城市,到如今街路宽阔纵横、绿化美化亮化各具特色的花园般的城市,松原可谓脱胎换骨。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松原的城市建设也从当初的大开大合,到越来越人性化的精雕细琢,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城市管理水平,都在逐年提高,越来越能精准满足城市所需、贴近百姓生活。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近年来,松原市的城市建设重点放在了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扎实推进一江两岸综合开发上。五年来,该市除高质量编制完成了《松原市国土空间规划》《“一江两岸”战略规划》《松原市国土空间绿化专项规划》等城市宏观发展规划,也编制和实施了“一江两岸”景观和江心岛规划,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城市供排水、停车场,铁南片区、城区农贸市场等一项项专项规划。一项项规划,也为城市科学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为更好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从2019年开始,松原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引领,扎实开展效能提升攻坚年活动,全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补短板、提品质,全年开复工基础设施项目218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都非常大。海绵城市、管廊线廊建设工作也快速推进,更多主干路、断头路被打通,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2020年,松原市以“四城”联创为引领,持续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年度投入资金60亿元,开复工基础设施项目115个,天河大桥南北岸互通、环保大街公铁立交桥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项目体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2021年,坚持城乡统筹,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55个,新建、改建城区道路12条,建设农村公路475公里。扶余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乾安县入选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查干湖安代路被评为吉林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大力开展春季“净城”、夏季“靓城”等行动,打造市容环境精品街路15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省级千村示范村121个,城乡面貌更加干净整洁。
五年来,松原市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56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6.9%。国家卫生城市首创首成,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前郭县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五年来,全市共完成投资160亿元,实施路桥、供水、排水、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317个。全市县城和小城镇更加干净宜居,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查干湖机场建成通航,长白快铁通车提速,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硬化路、动力电、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扶余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基本建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进步村实现全覆盖。
在全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松原市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为百姓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
积极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开展松花江干流治理、查干湖保护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大力开展查干湖保护治理,查干湖整库区水质提升至IV类标准,5A景区创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生态小镇初步建成,“‘加减乘除’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双丰收”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扎实开展“清四乱”等工作,新建、续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0座,严格排污口管控,哈达山水库由湖库型调整为河流型,水体质量明显提升。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全面抓好秸秆全域禁烧工作,更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82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0%。同时,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百万亩造林、百湖水系连通、百万亩草原湿地修复……一项项环境治理行动,让松原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2021年,松原市成功举办生态旅游论坛、绿色发展论坛,前郭县也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从全力建设中心城市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松原的城市建设走过了摸索、实践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从补短板、强基础,到提品位、重宜居,松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在发展中逐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不断增强。
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中加速释放
建市30年,松原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虽然建市时间短,但年轻的松原紧扣时代机遇,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一阔步赶上时代脚步的重要法宝,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春天,推动了年轻的城市从稚嫩到成熟。
最近五年,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的松原,紧紧围绕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持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激发和催生发展新活力,为松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翻开五年来的松原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一直被作为重点内容来总结和规划。
五年来,松原市聚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改革要效能。扎实推进了“放管服”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建立动态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清单以及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推动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组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等。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积极推进供水、供热、排污等公用事业实现市场化投资、运营和管理。吉林油田供水、市政设施和社区管理完成移交。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本级教育管理体制有效理顺,医药卫生、环保监察垂直管理等改革顺利进行。厂办大集体、居家养老服务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棚膜设施确权颁证、农村土地和查干湖水面经营权确权登记等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排名居吉林省前列。农村集体资源发包专项清理整治成效显著,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得到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四无”车辆治理走在全省前列,乾安县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一项项改革添动力,一条条措施增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一批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被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企业无论大小,都期盼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让自己轻装前行、加速奔跑。建市以来,松原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最近五年,更是大刀阔斧地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推动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9年末,功能完善、便企利民的松原市政务服务之家投入使用。这个松原市全力打造的集行政审批、公共事务、便民服务、大数据展厅、公共资源交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理业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事项占比高于国家标准7个百分点,为松原的政务服务开启了新篇章。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松原市全流程审批系统V4.0上线运行,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实现“54证合一”,千余项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99.7%。“过了关”的营商环境获得各方点赞。各类市场主体净增10万户。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稳步增进
“我觉得松原这座城市真的越来越宜居了,环境明显可见的一天天变好,看病、求学、休闲娱乐等也越来越方便了,政府搞民生建设贴近实际,很贴心,虽然这是我的第二故乡,但我真的是爱上这座城市了,愿意在这里终老一生。”市民李先生指着吉林油田十二中门前新建的过街天桥向记者感慨道。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一直以来,松原市委、市政府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推进民生工程、办好惠民实事,创造高品质新生活。
一条条翻修硬化不再断头的背街小巷汇聚成“民心大道”,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棚改楼承载起百姓安居的梦想,一个个卫生提质项目筑牢百姓健康屏障,一座座天桥搭建起学子追求梦想的安全屏障……面对近几年来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松原市的民生项目建设交出了一份难得的优良答卷。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315亿元,如期完成53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总量的86.4%。
占全市财政支出总量86.4%的民生支出都用在了哪里?松原给出的如下答案:
用在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满意的收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创业服务,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展新就业形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拓宽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1个省级贫困县、165个贫困村、72030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宣传推广。进一步完善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年均收入增长16.2%。五年来,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速。
用在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上。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用心办好特殊教育,新改扩建各类学校88所。实施良师工程,扩大学位供给。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1%。
用在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上。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坚持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控。认真落实“一精准三确保”要求,守住了不发生聚集性、规模性感染的底线。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有效发挥机场、火车站等“防线”和诊所、药店等“哨点”作用,进一步筑牢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建成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6个,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投入使用,全市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66万人(份),3周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超过9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健康松原。
用在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运行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健康养老工程,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更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
用在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便捷的公共服务上。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934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交通出行等“5+N”服务。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建立“互联网+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改扩建各类文体场馆21个。加大停车场位、农贸市场配建力度,改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这份厚重的民生答卷,记录的是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完成,它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也开启了幸福松原的新篇章。
时间不语,见证变迁。市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松原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松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想招法、寻措施,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应对,扎扎实实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五年聚力发展,踏上转型升级快车道的松原,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是松原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五年。我们坚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松原人,将紧紧抓住用好国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东北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写好农业稳市、生态立市、工业兴市、能源强市几篇大文章,建设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乡和谐共进、生态日益秀美、活力不断显现、百姓生活富足的新松原。(吉林日报记者 张红玉 王学雷 摄影:吉林日报记者 王学雷 图片为资料图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