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山”不仅让红旗街商圈成为超级网红打卡地,也开启了“文旅+商贸”的发展模式。 张扬 摄
在南湖公园,一场冰雪短道汽车拉力赛释放出别样的速度与激情。 赵滨 摄
通过各地推荐、专家遴选、专业评价等环节,2021年度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入围名单于1月中旬公布,长春市以创新“文旅+商贸”发展模式成为入围城市之一。这也是继2020年12月25日长春市成为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之一后,在“文旅消费”领域的再一次被认可。
产品建设 打造沉浸式文旅商贸综合体
促进文旅消费持续增长,产品是关键。紧紧抓住文旅融合有利契机,长春市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打造了一批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消费休闲新品精品。
23日,是上班族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休息日,位于红旗街上的“这有山”人来人往,这座建在闹市中的商业综合体内,曲径通幽,逛街像在爬山、爬山中又似旅游。“说这里是景区吧,却售卖各种商品。说是商场吧,这里又处处是美景。来了很多次,但还是会迷路,可能是因为每次来都能找到新感觉吧。”大学生韩涵告诉记者,在“这有山”可以打卡拍照、也可以体验各种“新奇特”,累了可以坐下听歌,饿了直接享用美食,商场里不定期举办的活动,总能给人带来惊喜,是个久来不腻的地方。
举办国潮民乐音乐会、推出沉浸式戏剧、定期开展小课堂……集美食、展演、客栈、文创等业态于一体的“这有山”在传统商业综合体的基础上,创新引入开展多种特色文旅活动,将商贸与文旅相融合,在获得“全国首批SIT超级沉浸旅游项目”称号的同时,也成为“文旅+商贸”的创新样板。
与此同时,欧亚汇集、欧亚卖场等商业综合体也将“文旅”引入其中。欧亚汇集的冰上赛车、欧亚卖场的滑冰场等,在冰雪旅游蓬勃发展的当下格外火热。长春通过这种新型文旅商贸模式,为城市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新价值。
消费提质 增强游客体验感、获得感
文旅消费,重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打造“文旅+商贸”综合体产品时,长春市着重在产品质量上发力,打造了“文化旅游特色消费示范街区、长春夜间好去处、长春乡旅好去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夜间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等体验品牌项目,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可参考样板,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吃喝玩乐的选择。
23日10时许,欧亚汇集周边的停车场几乎停满了车辆。作为长春市首批文化旅游特色消费示范街区的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代表,欧亚汇集集休闲、旅游、文化、购物、社交、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消费者在此泡温泉、享美食、射击、唱歌、看剧、参加团建……高质量业态的融入,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各种娱乐休闲需求。这里也随之成为现代都市时尚消费中心,激发了城市发展的新活力,引领了新的消费潮流,改变了消费方式,打造了城市经济新热点。
此外,长春市各体验品牌项目也都在各自的发展中提升质量。其中,长春夜间好去处不仅延长了营业时间,还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夜间休闲生活;长春乡旅好去处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优秀传统文化、乡土风貌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不仅能带给游客新鲜体验,还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
高品质的文旅商贸产品打造了文旅与商贸联动的样本,也进一步发挥了文化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打造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完善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综合服务功能,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品牌塑造 挖掘潜能 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
产品升级、质量提升,与此同时,长春还在品牌塑造上做文章,打造了以长春消夏艺术节、长春冰雪节、市民读书节等领衔的长春文旅节庆品牌,构建了长春文旅品牌活动矩阵。通过品牌的塑造,拉动文旅消费增长。
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周时间,第25届长春冰雪节各项活动仍在有序进行。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冰雪节不仅充满了冬奥元素,活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刚刚过去的双休日,长春市首届冰钓大赛有120组选手、240人参赛,大赛将冰雪与体育、民俗相融,开创了长春市大规模冰钓比赛的先河。在南湖公园,一场冰雪短道汽车拉力赛更是释放出别样的速度与激情。而作为冰雪节中的重要活动,第六届吉林雪博会长春分会场走进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万豪世纪广场、欧亚卖场,将展会开进商场,以展会带动商场人气、以商场人气推广长春冰雪,同时陆续发放1000万元的冰雪消费券,点燃了文旅消费新热点。据悉,仅元旦假期,长春市累计接待游客207.46万人次,同比增长81.26%,实现旅游收入17.93亿元,同比增长102.60%。在冰雪旅游热的带动下,长春旅游实现了“开门红”。
从供需两端发力,长春市创新推出的“文旅+商贸”发展模式,不仅培育了文旅消费新业态,也壮大和提升了文旅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品质。下一步,长春市将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认真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赋能。(吉林日报记者 孙娇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