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生态强市” 建设“一城三区” 全面开启白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坚持“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白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建党百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实现新能源装备本地化、产业集群化。
“风光互补”是白城市新能源的主要构成。
科技为粮食增产赋能添力。
从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提速。
“海绵城市+老城改造”,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人居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感倍增。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庭院经济促增效。 本篇报道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摄影:戈驰川 李晓明 潘晟昱等
过去五年,是白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白城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2021年喜迎建党百年,白城市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奋进力量,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攻坚克难,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排在全省中上游;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均有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未来五年,是白城的历史上升期、发展提速期、崛起窗口期。落实白城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全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用生态价值转换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新时代生态白城、实力白城、美丽白城、幸福白城。
回望过去五年 白城振兴发展步伐坚实
——持续加强生态建设。河湖连通工程生态效应明显,新增蓄水能力5.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增加2.1亿立方米。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植树造林133.3万亩,修复草原湿地418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26.6%。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在全省前列,国省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土地安全利用率高出国家标准5个百分点,全市环境质量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
——尽锐决战脱贫攻坚。创新实施“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光伏电站覆盖384个贫困村、实现收益5.2亿元,庭院经济发展到21.9万亩、带动23.2万户增收,累计实施规模种养、棚膜蔬菜等重点项目2178个。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学生救助实现全覆盖,“三下沉两提高一兜底”经验全省推广。常态化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市县乡三级干部每年驻村一周,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期实现5个县(市、区)全部摘帽、38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4.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脱贫取得全面胜利。
——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释放新能源优势,建成总投资65亿元、总规模100万千瓦的光伏领跑者基地,实施风电平价上网、鲁固直流风电外送等项目,全市新能源总装机达到780万千瓦,占全省60%以上。引进三一重工、东方电气、远景集团等头部企业,引领新能源装备制造集群式发展。坚持培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梅花氨基酸、飞鹤乳业、牧原生猪、吉运肉牛等一批大项目,成为全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产业支撑。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连年喜获丰收,稳定迈上100亿斤台阶。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港园物流产业园、嫩江湾5A级景区创建等补短板项目,发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个,建成国家外贸转型基地。
——加快城乡环境改造提升。探索实施“海绵城市+老城改造”模式,对38平方公里城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改造提升,荣获全国海绵城市“样板城市”。创新“网格化”精细管理,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小区管理包保、文明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在全省率先明确农村环境卫生“六清”整治内容和标准,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任务,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村屯常态化保洁机制,11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落实407项重点改革任务,易地扶贫搬迁、“智慧医保”等经验受到国家通报表扬。创新“零跑团”、领办代办制,政务服务事项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升级。城市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排名大幅跃升,最好名次升至第24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单位”。创造性提出“白齐兴”跨省生态经济合作区战略构想,推动制定《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长白铁路扩能提速,长安机场通航运营,科铁、嫩双高速竣工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立体化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构建成型。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全省第一。统筹拿出2000个事业编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基层用人难问题。40余万群众告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建设各级各类学校100余所。“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全省推广。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精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信访工作在全省靠前,重要节点实现“五零”目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全省领先,探索“交巡合一”“三位一体”等社会治理新举措,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白城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踏上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回望2021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切实加强调度分析,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围绕“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出台15项稳增长措施,坚持逐月逐季调度分析,GDP增速在全省位次逐季前移。着力扩增量、控减量、抓重点、保运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企业,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50户,新升规企业15户。统筹推进整地增粮、以水保粮、科技兴粮,加之土壤底墒好、风调雨顺、雨热同期,粮食产量达到111.4亿斤,居全省第三位;增产9.5亿斤,居全省第二位;增幅9.4%,居全省第一位;洮南市进入全省十大产粮大县行列。开展服务业大调研、大培训、大排查,新入库入统企业31户。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预计社零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15%。
突出“项目为王”理念,三年攻坚首战告捷。实施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市县“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引项目,形成“唯此为大上项目、全力以赴抓投资”的鲜明导向。借助央企助力吉林振兴、全球吉商大会等活动,新签约落地重点项目57个,到位资金增长3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3%。完善项目包保、调度、督查等机制,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69个,比年初计划多33个,新建项目、产业项目占比均超过50%,梅花三期、中材科技等31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谋划实施氢制合成氨、甲醇项目,氢能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成功争取到全国首批、东北唯一的总投资110亿元、总规模140万千瓦的“光热+新能源”示范项目,成为全市“十四五”开局之年落地的第一个超百亿元大项目。
承接“陆上风光三峡”,创新建设绿电产业园区。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市新能源在建及并网装机总量接近1000万千瓦,新争取指标461万千瓦、绿电产业园区单独获批130万千瓦。东方电气、水发集团、凡瑞锻件等一批新能源装备零部件企业集群式落户,三一、远景合计下线风电整机340台套,产值超过30亿元,形成新能源装机和装备制造协同跟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着眼破解电力消纳难题,整合以洮北为中心100公里半径内2300万千瓦风光资源,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创新营造低成本用电优势,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绿电产业园区,成为新能源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改革。制定出台《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意见》,成立配售电公司,组建能投集团,明确项目入园标准,统筹推动电源端、网端、负荷端实体化运行。投资40亿元的国家电投储能铅碳电池、投资14.7亿元的聚能集团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投资11.7亿元的中水投高功率负极材料等重点项目落户。深化与远景集团战略合作,谋划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在全国率先研究零碳认证指标体系。
坚持全产业链一体化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农业“十大产业集群”,谋划实施重点项目45个。大力发展主粮和杂粮杂豆深加工,梅花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基地,益海嘉里完成扩能改造,好雨、裕丰等6户企业被纳入全省粳稻产业集群。落实“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畜牧管理机构,出台“肉牛20条”政策措施,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精深化加工、品牌化打造“四化”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市肉牛养殖量突破50万头,增长64%。支持德信公司做大做强,优质肉牛冻精产量占全省40%、全国10%,成为重要的肉牛种源供应基地。开工建设和合、吉运等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填补了产业链空白。全力推动牧原、大北农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全市生猪达到239万头,实现翻一番。支持飞鹤全域布局扩能,4万吨奶粉、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在洮北选址启动,2万吨奶粉、3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在镇赉竣工投产,全市奶牛突破4万头,居全省首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产业就业衔接等“六大衔接工程”。建立行业防返贫排查比对机制,设立防返贫监测“一村一员”专岗,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持续提升“双带四增”模式,光伏扶贫、庭院经济、规模种养等项目发挥了稳定增收的关键作用。农村公益岗总量和增幅、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人数均居全省第一。投资1320万元,建设“智医助理”平台,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提升了基层医疗精准化、规范化水平。开展乡村公益事业建设、村屯环境整治等“十三项专项行动”,完成95个示范村创建任务。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大安市每村200千瓦的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村集体年均收入7.6万元。贫困地区重大专项普查、“四好农村路”创建获全国先进。启动乡村振兴版“三帮扶一推动”活动,成为全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加强基层”的特色品牌。
统筹老城新区协同发展,城市建管水平明显提升。结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启动城市更新行动,改造33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注重乔灌结合,完善道路、公园、广场绿篱绿廊12公里,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复查。医教大学城、城市发展亚行项目序时推进,西部城区骨架路网基本形成。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高25%。加密老城新区公交班次,16条城乡客运线路实现公交化。修改城市绿化条例,制定城市管理条例。加强便民早市规范管理,新增摊位1000余个。有效应对1981年以来最强暴风雪,采取“机械+人工”和市场化办法,全力保畅通、保安全,央视连续5次作专题报道。深化“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召开全省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现场会。
加大治理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湖连通达标工程全面完成,洮儿河常态化补水效应彰显,引嫩济洮项目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新开河一期百里绿水生态长廊项目成为全省第一批试点,河湖长制工作获全国先进。启动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白城行动”,全年造林17万亩,治理草原20万亩,修复湿地50万亩,林草长制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更新使用新能源公交车39辆,推广绿色建筑150万平方米。开展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攻坚行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信访案件办理和“绿盾2021”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实施秸秆全域禁烧,洮北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竣工运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向市本级开发区(园区)赋权,调整市与经开区财政分成比例,洮南、洮北2个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9万户,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新增减税降费2.1亿元。143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23项公安业务下沉到警务室,形成“10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进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月亮泡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通榆县国家级农村宅基地、镇赉县省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加强“政银企保担”协同联动,企业和项目贷款分别新增70.2亿元、15.6亿元。
狠抓民生维稳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城镇就业、再就业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企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市直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稳步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到59家。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全面完成,高中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职业教育扎实推进。医高专“升本”进展顺利,为全省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2000人。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广泛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制定城四家子城址保护条例,城址保护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响应,分类强化应急演练,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建成7个抗疫特别国债项目。成功应对嫩江1998年以来特大洪水,首创“教演结合”实战化演练模式,实现人员无伤亡、堤坝无决口、粮食生产无影响的全面胜利。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千方百计保障热煤供应,首次提前10天开栓供热。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安保维稳任务,市公安局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白城市荣获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称号。“双拥”工作持续加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富有成效,残疾人、地方志、妇女儿童等事业全面发展。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落实“作风建设年”和“五化”工作法部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治意识、实干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团结意识、廉洁意识“五种意识”,建立政府班子成员AB角工作补位、市长碰头会议、经济运行调度、重点事项督办、重要事项报告“五项制度”,大力倡导快、严、新、细、实“五种作风”。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到100%。府院联动机制拓展到“一府两院”,第一周期法治政府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展望未来五年 确定白城市奋斗目标与重点任务
白城市奋斗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到2026年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中游,成为吉林省西部重要增长极和关键支撑点。
未来五年,要全力建设“一城三区”。围绕把白城打造成为区域中心城、生态经济先导区、乡村振兴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抢抓国家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建设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落实“1433”战略要求,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全面建设低碳低成本、宜居宜业的生态强市。
未来五年,要始终坚持“三大发展原则”。深度把握白城市情和发展规律,坚持“工业主导、投资拉动”“项目为王”“资源换项目”原则,把抓工业、抓投资作为扩大经济总量、调优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就业、招引优秀人才和增加地方税收的根本出路,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唯此为大的突出位置,把特有的资源用好用活用充分,进一步强化白城发展的当期支撑和长远后劲。
未来五年,要加快释放“三大资源优势”。立足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装机规模化开发和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立足基础雄厚的农牧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全链条发展;立足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生态旅游以点连线带面、多业态跨区域融合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突出抓好“六项重点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格局性变化。抓住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政策机遇,坚持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同步推进、“绿电”与“绿氢”同步发力,加快建成“陆上风光三峡”和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抓住国家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和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150万头肉牛、生猪养殖倍增等计划,打造玉米、水稻、肉牛、乳品、生猪等“十大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向食品产业拓展延伸。抓住国家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和省里构建西部旅游大环线等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向海、莫莫格、嫩江湾、月亮泡等景区提质升级,打响湿地生态、草原风情、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特色旅游品牌。统筹发展汽车零部件、医药健康、商贸物流和大数据产业,努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
二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实施巩固提升、产业振兴、乡村建设、文化兴村、党建引领“五大行动”。提升庭院经济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水平,推动光伏项目行政村全覆盖,突出主粮加工、肉乳制品加工、杂粮杂豆加工“三条线”,促进规模化种养、就地加工和品牌营销,构建具有白城特色的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实施整地增粮、以水保粮、科技兴粮“三大增粮行动”,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增产主体区,加快491万亩未利用地综合治理和1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亿斤以上,为全省“千亿斤粮”工程贡献力量。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为引领,争创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全国文明村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白城特色乡村振兴模式。
三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品质。着眼建设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对标中等城市标准,统筹老城新区一体化发展,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网格化理念,高质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布局各类功能性设施,提高城市宜居化、便利化水平。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彰显文化特色。坚持国家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标准,加强城市精细化建管,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城市畅通”工程,打造疏朗通透、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特色中心城市。
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系统化思维,统筹实施水林草湿“四大生态工程”,筑牢林网成格、草地连片、湿地镶嵌、河湖连通的生态屏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蓝天、碧水、净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构建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三大制度体系”,完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保护机制,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全面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加快建成绿电产业园区,发挥低成本用电优势和项目集聚优势,打造低碳经济先导区、用电负荷集聚区、电力改革示范区。实施引嫩济洮、引水入城等工程,构建畅通的区域循环水系,破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问题。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新路径,解决融资渠道狭窄问题。积极推动土地指标跨省交易,实现粮食增产、财政增收、生态增值多赢目标。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突出项目招商主责主业,发挥经济增长极和项目主战场作用。完善人才招引政策和激励评价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为白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强城镇困难群体救助。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断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望2022 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白城市要保持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劲头,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5%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
一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牢牢扭住“项目为王”不放松,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实行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挂图作战。
二全力建好绿电产业园区。坚持“系统谋划、集成布局、整体推进、头部引领、形成闭环”,加快实体化运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坚持“工业主导、投资拉动”,落实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制度,扎实开展“助企服务年”活动,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在全省前列。
四探索特色乡村振兴模式。落实“五大行动”,打造乡村振兴“白城样板”。
五扎实开展服务业补短板行动。全面落实“二十大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六加快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坚持生态型城市发展思路,统筹老城新区一体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建管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七系统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八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蹄疾步稳抓好关键性改革。
九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应急处理,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路远成 田芳 吉林日报记者 张磊 尹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