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梅河口市:铸生态之基 拓发展之路
2021-11-17 10:12:28来源:吉林日报责编:魏文林

  原标题:铸生态之基 拓发展之路

梅河口市:铸生态之基 拓发展之路

景城相融,活力无限。赵冬 摄

梅河口市:铸生态之基 拓发展之路

幸福相伴,惬意随行。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摄

梅河口市:铸生态之基 拓发展之路

美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 赵冬 摄

梅河口市:铸生态之基 拓发展之路

烟波万顷耀城郭。梅宣 摄

  夏天的海龙湖,碧水澄澈,草木葱茏。沿湖信步,天光云影,风韵优雅,生态美景如诗如梦,让人沉醉在一方温润秀美当中……

  秋日的鸡冠山,秋高气爽,游人如织。登山远眺,五彩斑斓,层林尽染,浓浓秋意熏染下的山景,让人宛如置身一幅着色的山水墨画……

  探访梅河口,生态格局浸润着整座城市。

  生态立市,发展所需,民生所向。近年来,梅河口市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底线,以强化环境监管为重点,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梅河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如今,打造发展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样板,一座“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之城,满眼尽是动人的生态画卷,正呈现在人们眼前……

  生态兴城

  绘就新美画卷

  行走在梅河口,生态美景如画卷徐徐铺展……

  迎着朝阳,辉发河畔18公里的城市湿地景观带,波光粼粼,水鸟欢畅。偶有微风拂过,树枝翩然摇曳,市民三五成群漫步休憩,听鸟语、闻花香、看恬淡的风物,惬意舒爽。

  寻鸡冠山生态之美,早春,多种杜鹃迎春怒放,姹紫嫣红,灿烂夺目;盛夏,古树参天,蝶飞蜂舞,小溪潺潺;晚秋,红叶漫山,五彩纷呈,如诗如画;隆冬,银装素裹,雪岭冰峰,奇光异彩,四时山色,各有千秋,美甚至哉。

  借山水胜景、揽天地入怀、绘新城新貌,梅河口市坚持把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持续实施名城创建工程,全力促进生态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让生态自然之美、和谐幸福之感遍布每个角落。

  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该市坚持“大生态、大环境”理念,累计投资30亿元建设海龙湖公园、人民公园、山水公园等8个主题公园和36个城市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7%;投资15亿元建设35公里“三纵三横”城市生态水系,呈现“林水相间、河湖相连、森林包围城市”的优美画卷。

  “现在水清澈、生态好、景致美,就像公园城市、花园城市一样。只要天气好,我是一定要出来走走的。”68岁的市民张清在人民公园悠闲散步,特别开心。

  徜徉梅河口,灵动水脉润泽城市涵养,满城绿意增彩生态底色,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让人在城中走,如在画中行。

  “现在这生态环境没得说!早晚跟家人到公园散散步,心情愉悦了,感觉身体都越来越好了。”市民王伟感慨说,现在大家也都尽力维护现在的生态建设成果,让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生态福利。

  借力好生态,发展路正宽。

  以生态促发展,梅河口的决策者认为,实现后发赶超,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生态和发展两篇文章,让生态美迈向“生态+”。

  用新思维审视和谋划生态与发展,梅河口市充分发挥“生态+全域旅游”的无穷潜力,让“金钥匙”和生态融合发展,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海龙湖,创新生态旅游的代名词。开园以来,这个“国家4A级景区”游人如织,成为继辉发河湿地公园、五奎山龙泉寺景区、鸡冠山景区之后,梅河口又一个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

  海龙湖公园以海龙湖为中心,形成了“一湖、两廊、三岛、四桥、七区”的空间格局,集聚了城市与生态、自然与美景、健康与养生、艺术与文化、休闲与娱乐等多种资源,将梅河口的自然底蕴和文化魅力尽展无遗,每年都引得众多游客和市民静享城市生态。

  “不管来梅河口旅游几次,海龙湖公园都是我们一家人必打卡的地方,这里的生态、美景真的让我们流连忘返。”游客李健说,如今的梅河口真让人惊喜不断。

  在务实有力的决策引领下,梅河口还吸引了一大批大型旅游项目落地,“景城一体”,厚积薄发,以生态之旅让城市惊艳蜕变。

  打造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全域旅游……近年来,梅河口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坚定了梅河口打造样板地、争当模范的信心。

  生态立市

  厚植绿色理念

  探寻梅河口这座生态之城的背后,感受到的是一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振兴”的决心较量,充满信心与智慧。

  谋篇布局,梅河口市上下“一盘棋”、通力一条心,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将生态环保蓝图一以贯之绘到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梅河口市决胜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梅河口市关于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梅河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等文件,有效推动了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在梅河口落地生根。

  同时,通过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办理等多种手段,全力解决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完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梅河口市层层压实责任,制定并实施《梅河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激荡发展的节拍,遵循生态的约定,梅河口发展质量令人耳目一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梅河口相继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

  2020年,梅河口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辉发河出境断面水质年均水质类别为Ⅳ类,达到省考核断面水质年度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海龙水库,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8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不局限于老思路、老办法,践行新理念、新举措,梅河口市开拓思路、创新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活力不竭。

  生态保护

  筑牢发展根基

  走生态之路,既是炽热的民生情怀,也是坚定的历史担当;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梅河口市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生态底色日渐靓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梅河口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强化燃煤污染治理,2020年底城区10蒸吨及以下180台燃煤小锅炉全部完成淘汰;关停取缔27户“散乱污”企业,对9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行整治。

  ——持续加强扬尘管控,全面实施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城市建成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清洁新能源公交车达163辆,占比78.7%;全市1409辆出租车均已改造为燃气动力。

  ——加大秸秆禁烧力度,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全量化处理模式,落实秸秆全域禁烧行动,通过实地督查和卫星监管等方式实时监控,有效遏制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截至今年9月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6%(261天)同比增长11.9%,PM2.5均值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

  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为常态,梅河口市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市区8处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扩建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由3.5万吨提高到5万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高新区投资3.1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预计2022年9月投入使用。

  ——加强水源地保护,2019年依法清收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非法侵占耕地1.2万亩,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全封闭管理,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体。

  ——全面落实“河长制”,围绕河湖“清四乱”重点难点问题,2018年以来清理整改四乱问题339个。定期开展春秋两季“清河行动”,累计清理清运河道垃圾6.54万立方米。

  截至2021年9月底,梅河口市省考断面稳定达到四类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让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成为常态,梅河口市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

  ——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完成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状况调查,有序推进农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受污染地块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8.8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垃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治本攻坚,重点突破,梅河口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制度完善、生态经济活跃、生态社会和谐、生态文化繁荣……

  如今,昂首阔步,迈向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梅河口市正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更坚韧的步伐,拓步向前,奋力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李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