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质增量 再开新局——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创同期历史新高解析
稳定市场主体、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畅通国际通道……一段时间以来,吉林省商务部门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外贸提质增量。
今年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791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列东北三省一区第一位,进出口总额创同期历史新高。怎样的举措,促成了外贸领域高质量、高速度增长?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稳市场:抢抓市场机遇走向国际舞台
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抢抓国际需求持续回暖、外部需求增加的市场机遇,全省各级商务部门加大对基层服务指导,组织外贸企业抢抓机遇,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处长张贵刚告诉记者,在稳定市场主体方面,省商务厅建立了重点企业帮扶机制,跟踪调度100户重点外贸企业,建立500户重点外贸企业信息库,解决外贸运行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组织外贸企业主体孵化及RCEP协定培训,上半年全省新增外贸企业362户。加快外贸促进平台建设,新增3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进5家二手车出口资质企业获商务部批复。
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商务部门组织吉林国际商品日本、韩国、俄罗斯等线上交易会,组团参加第129届网上广交会,全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组织参加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内外贸融合交易会等,提升吉林省国际商品知名度。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组织参加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筹建浙江、海南吉林国际商品营销展示中心。组织企业参加世界食品展、上海国际地铺展、国际服装展、上海中食展、国际汽配展等国际性展会,引导企业加强贸易对接,推动吉林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出实招:畅通国际通道 强化政策支撑
“政府部门拿出真金白银,用足真招实招,着力推动省内外贸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抢占国际市场。”张贵刚说。
“今年上半年,随着海外市场逐步复工复市,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协调下,国内营销、服务等专业人员逐步回到海外业务岗位,各项工作回归正轨,俄罗斯、沙特、南非等主要出口市场销量恢复。”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余彬说。据介绍,2021年上半年,一汽进出口公司累计出口量1.05万辆,同比增长130%;进出口额27.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进口额同比增长86%,出口额同比增长175%。
支持一汽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省商务厅帮助企业向国家申请核心零部件进口暂定税率。深化与商业银行和口行、中信保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发展中小外贸企业普惠金融,组织银企对接会、政策宣讲会,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发挥国家和省级外贸促进政策杠杆作用,对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国际认证、国际贸易摩擦应诉等予以支持,对外贸企业国际物流、贸易融资等进行支持,提升企业外贸政策“获得感”。
国际通道畅通,外贸商路随之通畅。商务部门推动“长满欧”中欧班列持续稳定运行,本地货物占比超过50%。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推动广坪通道临时对外开放,长春药品进口口岸获国务院批准。今年1至6月,全省口岸进出境货运量185.56万吨,同比增长17%。
开新局:培育新业态 打造新模式
新业态新模式是吉林省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抢抓发展机遇,商务部门着力促进吉林省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众多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吉林省开展了“数链全球吉品出海”系列跨境电商促进活动。500余家企业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中巴跨境电商小镇、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推动长春、吉林、珲春、延吉用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政策,长春扩大“保税展示+线下自提”业务,珲春引进跨境宠物产业园项目,吉林保税O2O体验中心和直营店、延吉保税备货业务稳步推进。
在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商务部门推进吉林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测试运营,加快跨境商品供应链、国际物流链和第三方服务商、金融机构等互通互连,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外贸综合服务。发挥综合保税区开放试验平台作用,探索开展链上自贸交易方式和保税检测、保税维修业务。深化珲春市全国首批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功能,积极申报辽源袜业小商品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形成进出口商品集群效应和内外贸一体化商品市场。
张贵刚告诉记者,下一步,全省外贸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开拓、经营主体壮大、商品结构提升、贸易方式多元、省内区域布局等“五个优化”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等“三项建设”,培育外贸新业态,挖掘外贸内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继续推进全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吉林日报 记者 陶连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