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吉林报道:12月22日,“全面小康 幸福延边”2020网络媒体延边行活动成员来到密江乡下洼子村,探访下洼子村如何依托自然资源,走出不同寻常的致富路。
“全面小康 幸福延边”2020网络媒体延边行活动成员来到密江冷水鱼基地 供图 延边州委网信办
冷水鱼养殖池 供图 延边州委网信办
珲春市密江乡下洼子村位于珲春河大马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户籍人口48户122人,入选第二批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
走进村里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养鱼池中的鱼儿忽而分散开来游向远处,忽而聚成一堆慢慢游动,来来往往,好像在和岸上的人们互动。密江乡下洼子村第一书记李君说,“冷水鱼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给下洼子村养殖冷水鱼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两级党组织深挖集体资源优势,2013年,下洼子村便明确了发展冷水鱼养殖目标并着手实施,但因资金问题,项目进展缓慢。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珲春市密江乡政府通过扶贫专项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项目资金支持,历经5年,总投入378万元,发展高端冷水鱼养殖项目,为村民增收打通新渠道。目前,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红点鲑、撑子鱼、大西洋鲑等各类高档冷水鱼5万余尾。
李君介绍,“项目投产之初,收入并不乐观。村民们缺乏养殖经验和专业养殖技术,更不懂如何宣传推广,无法打开销路。为解决这一问题,村干部、驻村干部带头到其他地区参观学习养殖经验,邀请相关技术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养殖指导;还有继续多渠道拓展销路。”
线上微信、线下酒店……通过各种销售渠道,2018年春节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冷水鱼便销售了5000余斤,销售额达15万元;2019年,冷水鱼养殖基地纯利润达到15万元,产生利润可每年给贫困户分红2000元。项目红火了,不仅为村内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更帮助下洼子村摘掉了“穷帽子”。
现如今,村民们的“心思”也如同这鱼儿一样越来越活络,变被动脱贫为自主谋划产业,奔向小康生活的步伐也更加坚定。(文 张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