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举全区之力打出营商环境“组合拳” 为企业营造全国一流发展环境——长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综述
长春新区作为第十七个国家级新区,承担建设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战略目标。
长春新区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自成立以来,长春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率先打出了一套审批服务改革“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三年被评为“吉林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单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6.6亿元,同比增长4.0%;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2.8亿元,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2亿元,同比增长0.4%;限上社消零完成48.8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0.7%,为完成全年预计目标奠定了基础。营商环境已成为长春新区对外展示形象的亮丽标识、成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企业坚定“投资必过山海关”信心的强大动力。
先行先试 协同推进
长春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分3批公布965个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4.79%。
新区新的政务服务中心于2019年4月投入使用,可办理区本级30个业务版块1200余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现在新区企业和群众足不出区就能办所有事,新区市场主体月均增加约800户。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完成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任务,94项行政许可事项在新区先行开展改革试验。从上线试运行到试点经验全省推广,新区范围内申请办件量超过5200件,同比增长23%。目前正在探索复制国家级自贸区“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经验。率先开展“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
2018年8月,实施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按照地块定标、按标出让、承诺许可、按标施建、对标验收5个阶段具体实施,极大减化报审流程,企业拿地后最快9个工作日完成开工前审批手续,大大提升了项目建设速度。现已推出5块“标准地”,其中2块已完成竣工验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先租后让”方式供地,推动土地资源要素统筹升级。率先实现企业设立“零成本”。
2019年12月,在全省率先为新设立市场主体免费发放企业公章、法人代表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和税控盘,即“五章一盘”,将工商营业执照、印章免费邮寄给申请人,真正实现新区市场主体设立“零成本”。1-6月已为1500余户企业节省设立资金近150万元。
率先开展“政务服务驿站”改革试点。在条件具备的工业园区设置“一站式”政务服务站点,以“新区主导、园区实施、依托网厅、分批推进”为路径,实现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完成行政审批,全力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首批“政务服务驿站”在摆渡创新工场等3个园区同步启动,为园区600余户企业提供第一批服务事项23类157项,辅射服务周边超4000户企业。
健全机制 精准服务
围绕重商、开放、法治、共赢等营商文化内涵,长春新区务实推出“六个创新”。创新落实“专班抓项目、万人助万企”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在“专班抓项目”上,创新实行“三张清单 挂图作战”工作法,有力促进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后疫情时期,年初确定的204个项目全部开复工,96个省级“三早”项目进展顺利。切实发挥干部“四大员”(服务企业联络员、政策精神宣传员、企业困难化解员、企业党建指导员)作用,创新企业问题解决机制,112支助企队深入1425户企业,按照“5 7”工作流程,开展助企服务,问题办结率达到96.8%。
进一步畅通与企业高管直接交流渠道,于2018年6月建立了由规上企业、科技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为主要成员的“高管微信群”,并建立了“秒回确认、部门认领、跟踪推进、办结反馈”工作机制,足不出“群”就实现了企业“有呼”、政府“有应”,确保第一时间回应解决问题和困难,得到了企业高管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可。
截至目前,新区共召开座谈会及企业家沙龙24次,参会企业达294户,解决问题220余个。
创新发挥企业商会推动产业发展作用。在2019年成立了新区总商会及汽车、医药、光电子等4个产业商会,定期开展产业论坛等活动,引导同产业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创新开展“我是企业服务员”等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我是企业服务员”“我是企业我如何”等体验服务活动,并选择优秀案例汇编成册。通过促进干部换位思考、实行典型示范引领等举措,推进形成“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店小二”的营商共识,加快培塑提炼独具新区特色的营商文化。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71户,实现产值332.8亿元。
政策引导 释放红利
政策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好的红利。长春新区把握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导向,结合新区实际,依法依规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尊重企业、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各类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已成为推动长春新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长春新区在政策体系上实现“四个突破”。
在支持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围绕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制定完善了加快产业集聚等7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本着诚信原则坚决兑现承诺,仅2019年就兑现扶持资金1.6亿元。疫情期间,在国家级新区中率先出台助企15条,随后出台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50条、后疫情时期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9条,形成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覆盖面较广的“7 3”政策体系。
在推动创新创业上实现突破。在全省率先实施“创新券”制度,累计发放1.7万张,兑现资金3321万元;重点打造了北湖科技园等15个重点园区,搭建孵化载体42个,在孵企业1000余户。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于5月份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将给予奖励扶持,是19个国家级新区中获表扬的4个新区之一。
近期,围绕推动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认真研究、迅速落实,确定“三个四”总体发展思路,既聚焦生物医药等四大核心领域,抓好航空航天科创城等四城建设,实施技术、产业等四大创新战略任务,并构建起体制机制改革、资本运行模式创新等三大保障体系,加快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依法治区 法治护航
把“法治”与“诚信”作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强化市场主体合法利益保护,为市场主体到新区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启动2020“诚信新区建设年”活动,围绕建设省级信用示范区,全面启动提升、优化、创新、联动、品牌五项工程,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出台《长春新区信用示范园区试点“信易 ”工作方案》,确保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市信用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依托位于新区的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积极推动中国(吉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今年4月落位新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全省第一个知识产权法庭于2019年年底落位新区。目前正在争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获国家批准,加快构建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全链条支撑体系。开展“法治体检”,提升司法护航水平。
围绕进一步规范执法,正在研究应用行政执法检查备案系统,力争在全省率先推行执法全过程进入“互联网 监管”平台,实现所有执法检查的事前备案、事中全程实时留痕和事后可回溯管理,以信息化建设助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后,长春新区必将成为国内外客商区域投资的首选地、企业产业的集聚地、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当尖兵、作表率”。(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文/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