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第十九届长春农博会再上新台阶——发展智慧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农博园里的高标准示范农田
千斤巨型南瓜亮相农博会
吉林日报8月17日讯(记者 孙翠翠):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现代农业,气象万千。
近年来,长春农博会作为吉林省现代农业的窗口,展示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丰硕成果和农业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见证了吉林省农业的发展变迁,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的生机和活力。8月,这场令人瞩目的农业盛会,如期而至,盛装而来!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围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长春农博会“智慧展览、宣传展示、示范引领、交易服务、经贸交流、科普教育、文化惠民、观光休闲”的带动作用。
品牌领航 产业示范
现代农业再次精彩亮相
长春农博会一直是吉林省农业品牌展示的舞台,展会期间,吉林省各种农产品品牌在这里云集。在吉林省名优产品展厅,264个国际标准展位展示各市(州)及长春市各县市区农业名优企业产品,提升吉林省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名优产品展厅内,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展、长春市品牌农业展、长春市优质粮食展、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展、吉林省草编及手工艺产品展,集中展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成果、名优绿特新产品和新技术、精准扶贫成果、草编成果等,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品牌建设。吉林供销特色农产品展厅内,则有全省供销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型农场等参展展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如何实现产业振兴,长春农博会设立了产业示范区。走进休闲观光农业区,5座现代化温室映入眼帘。科普大集、各类经贸活动、科普宣传以及吉林省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优质农产品将在这里开展及展示。“决胜小康”主题展厅,运用创意农业的手法,通过“小康起源”“小康之路”“脱贫攻坚”“民族复兴”“全面小康”五大板块,充分展现展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风采吉林”主题展厅,通过“市州风采”“吉林农业”“吉林科技”“吉林担当”四大板块,运用现场种植和景观造型相结合的手法,充分展现吉林省各市(州)农业特色及人文风情。世界农业风情园,形象生动地展现世界五大洲风格迥异的农业风情和农业文明。家庭花卉展示园则展示20多个家庭园艺盆栽花卉品种。在大田技术模式区内,省农科院的农作物、蔬菜、果树、杂粮杂豆等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等将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同时展示其转化(中试)的深加工农产品,提供免费品鉴。农民朋友可以在该区内了解到更多的优良农作物品种,先进种植技术等。此外,菌菜产业、君子兰花卉产业、精品畜牧业产业等都有单独的展示区,展示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
人在干 数在算
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据吃饭。近年来,吉林省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取得成效。在智慧农业高新技术展厅内,共有251个国际标准展位展示智慧农业企业及产品,并围绕数字农业、物联网应用进行展演展示。展厅内还设置基于5G技术的通讯运营平台,展示网络经济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成果。展厅内设置黑土地—大湾区数字农业专区,由中科—阿里云(长春)联合承办,重点展示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与创新,组织科普性学术论坛、高校学生科普创业竞赛(我的智慧创意农业梦)、企业产品推介等系列活动,打造大湾区与东北地区跨地域的产业对接平台(黑土地—大湾区数字农业研究院),积极推动大湾区与东北地区数字农业链的创新发展。在农业装备、设施园艺等多展区内,将现场进行高新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示范演练,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以及通过各种智能化方式,打造北方现代高效农业的模板。
“云”上观展 “线”上交易
长春农博常办常新
为推动传统展会模式向数字化转型,长春农博会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创建“10+365”网上农博会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依托智慧展览系统,结合5G、直播、3D动画、VR实景等新兴技术,将传统线下农博会的展览和交易功能数字化、线上化。通过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等,提升展示、宣传、洽谈、交易等功能,无缝链接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专业服务商及普通观众,实现一次参展、两个平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10+365”会展新模式,并以展会为核心,延伸物流、支付、信用体系、金融等服务结构,形成交易闭环,丰富展会内容,实现农博会升级。同时,长春农博会还开设了电商平台及网红直播间,按照“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理念,举办网上农博会,开展线上招商、线上采购、线上销售、线上观展等内容,利用“网红”及“网红经济”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增加企业及客商关注度,扩大展会影响力,为建设常态化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打基础。乡村振兴风正劲,产业发展做先锋。长春农博会与时俱进,正以更精准、更精彩的形式与方式,呈现吉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图片均由张迪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