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延吉市:解放思想厚植“民生底色”
2020-07-10 09:18:11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延吉市:解放思想厚植“民生底色”

  自“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延吉市打开“思想解放”总阀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7月8日,记者跟随延边州委副书记、延吉市委书记洪庆一起走进延吉市建工街道宏宇小区改造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延吉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始终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洪庆表示,全市现有2000年以前的1400多栋老旧楼体,涉及居民64000多户,关系到64000多个家庭,这样一个庞大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多听取老百姓意见,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老百姓满意。

  延吉市是延边州首府城市,连续8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延吉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老旧小区,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也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让老旧小区“好看”又“好住”,从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延吉市利用3年时间,投资约30亿元,对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重点解决老旧小区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满足道路通畅、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群众基本生活要求。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延吉市冲破思维“藩篱”,创新思维,提出“商业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的改造思路,提升了城市品位,提升了商业价值,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洪庆告诉记者,西市场商圈始建于80年代,作为延吉人气最旺的地段,周边却遍布老旧小区,随着商圈的不断更新,与成片老旧小区形成鲜明对比。在改造过程中,延吉市将与国内外影响力较强的资深商业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区域商业价值和居民生活品质。

  为发挥出西市场地块深厚商业底蕴优势,延吉市在区域内关键点位引入知名品牌企业,广泛发展文化旅游、餐饮社交、民俗体验、双创产业等多样化商业业态,以点带面、动静结合,营造具有延吉特色体验的商业氛围。在进一步发挥区域商业价值的同时,提升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商业与旧改、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改造目标,聚合西市场商圈新生力量、激活发展动力,为市民提供宜居宜游宜业的朝鲜族特色街区。

  为提升西市场商圈道路通行能力,延吉市结合新基建要求和5G技术,大力推进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对沿线智能化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构建一体化的智慧道路管理平台,将建设一个小而精致的BRT系统,布设全长19公里的快速公交走廊,实现人、车、路相互协同工作,提升道路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打造延吉的景观路、创新路和发展轴。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优势,延吉市在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在助推地方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留住绿水青山承担了一份责任。

  今年以来,延吉市还以开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将创城工作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与街道改革相结合、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围绕老旧小区、三无小区、占道经营、背街小巷等建设管理20项重点难点,开展了“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

  在延吉市公园街,43家商铺变身成为居民的“移动驿站”,商铺开放卫生间,免费提供WIFI、手机充电等12项便民服务,还自掏腰包设立爱心休息站,安装了遮雨棚,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遮风挡雨。种种便民利民举措切实提升了延吉市的城市文明形象。

  创新实施“路长制”,以39个主要街路为包保对象,市级领导担任“一级路长”,59名街道负责人担任“二级路长”,并带领392名社区、执法、市监、交警等巡查员每日上路,对道路交通、市场经营、社会车辆管理、城乡建设、市容环境、校园周边治理等乱象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形成了市里抓总、镇街抓面、包保部门抓线的共创共管工作机制,为实现创城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

  洪庆表示,解放思想就是要转变观念,破除陈规,把思想从不适应、不符合、不利于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把思想解放落实到民生发展的实践中去,最终目标就是改善民生,凝聚民心,通达民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深入,城市规划体系前瞻性、科学性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交通、物业、水电气热等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广大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吉林日报7月10日讯 记者 王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