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为了乡村“持久之美”——榆树市环境整治长效化记事
2020-07-06 14:39:37来源:长春日报责编:

  原题:为了乡村“持久之美”——榆树市环境整治长效化记事

为了乡村“持久之美”——榆树市环境整治长效化记事

整治后的乡路静美、安宁。 张欣禹 摄

  长春日报7月6日讯(记者 张欣禹):“前几年还想到城里去买房子,这几年打消了这个念头。”家住榆树市于家镇的王海军说,现在村子干净了不说,种的树也越来越多,每个季节都有不同景色。走在榆树乡路间,一个个美丽乡村引人驻足,显示着榆树市环境整治的成果。

  净是基础、绿是底色、美是目标。今年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关键之年,榆树市上半年进行了全面集中整治,全市共清理柴草垛11548个,拆除破旧危险房屋4525所,绿化面积2687公顷,23个乡镇实现了政府驻地划位停车、有固定集贸市场、定时定点清运垃圾。

  完成对全域环境集中整治后,榆树市有了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目标——“集中整治后如何不反弹,让乡村美丽常态化?”寻求破题中,榆树市制订实施了《榆树市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十条》,围绕改变村民不良习惯,夯实环境长效管理,让乡村从“一时之美”向“持久之美”迈进。

  改变旧观念

  村民养成“净”习惯

  从门前有“三包”到家家户户垃圾有分类的硬约束,再到“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比,榆树市用“一揽子”办法让村屯“天天净”。

  土桥镇十四户村村民吴注就是改变较大的一户。过去,他家散养的鸡鸭在门前乱窜,垃圾随意丢。村干部上门劝他搞卫生,吴注不在意:正经活都干不完,哪有时间弄?“纠正村民的习惯,要和讲面子、和荣辱挂上钩。”榆树市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今年,十四户村里比拼“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让吴注触动很大。为了在评比中不“丢份儿”,他动员全家拆玉米楼、丢杂物,学习埋坑处理垃圾,家里家外大变样。他有了当“干净人家”的动力:别人家能做到,我也不能差!

  像吴注这样的“变形记”,在榆树市388个村庄开始上演,许多人家一改灰头土脸的模样,争先打造村里的“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培养农户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使榆树市全面实现由村屯干净向户户干净的跨越式转变。让优美环境由公路沿线向腹地延伸,将农村打造成生态宜居、干净美丽的绿海花园。”榆树市副市长杨东侃总结。

  保洁成标配

  村子维持“美”环境

  公共空间谁清理?每天垃圾谁来收?经费够用吗?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和后续的管护问题,榆树市用村组配备保洁员和落实农户收费两条举措,让村里每组保洁员成标配,使保洁常态化、维持环境美。

  “每天早晚要各清理一遍垃圾箱,周一要挨户收走不能降解的垃圾。”3日清晨5点,于家镇恒道村保洁员王范便准备好了“行头”,一手编织袋、一手垃圾夹子,兜里揣着一张路线时间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王范的工作内容明确,就是将除了农户“三包”以外的卫生工作全部完成:剪草、主路卫生、公共空间保洁、农户散落垃圾清理等。目前,榆树市共有3465名农村保洁员,成了榆树市农村环境变美的“美容师”。

  “收取少量费用,维持环境运营。”榆树市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平均每个村年投入约10万元,目前各村按每人每年最低收费标准15元收取,预计平均每个村可收5.7万元。

  “农户收费全覆盖,源头治理定规矩,保洁队伍灵活管,镇村管理有差别,管护资金有保障”,榆树市根据这35字方针,让村民公选保洁员上岗,解决了环境整治经费不足的问题。

  实行红黑榜

  月考检验“真”实力

  栽的树养咋样了?关注农时产生的垃圾吗?村里每个屯都这么好吗?想知道环境整治做的是“面子”还是“里子”……7月起,榆树市对乡镇(街道)月检实行红黑榜考评奖惩,对全市388个村的“真”实力进行检验。

  “考评将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成员以暗访形式对行政村进行有重点、全覆盖检查,打分、排名,算出每个乡镇(街道)的分数。”榆树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检查结束后按得分分级给旗,90分以上红旗,80分至90分黄旗,80分以下黑旗。

  考核不是目的,补足短板才是目标。月检中,榆树市以屯为基本单位,主要检查垃圾治理、公共空间、畜禽粪污、绿化美化、制度建设、乡镇驻地6个大类20条“考题”,最后对388个村建立考核档案,公开检查情况,每月一次,连续6个月,算出行政村总分数,全市排名后,年末将拿出资金,根据旗子颜色按比例给村庄奖励。

  未来,榆树市将进一步发动宣传攻势,引导农户干净整治向村民素质提升发力,将植树造林、绿化覆盖向栽花种草、色彩点缀拓展,并建设一批样板村,实施环境精品建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