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业稳定 工业回暖 消费回升——公主岭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变更公主岭市代管关系,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公主岭市深入贯彻同城化协同发展战略,坚定实施“建设三带,融入长春,富民强市”发展战略,坚持围绕长春谋发展、服务长春做配套、融入长春求进步,经济社会实现长足发展,同城化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冲击,公主岭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精准施策、顽强拼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奋力争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上半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0%;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0%;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公主岭市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抗在肩上,统筹协调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关系,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64.1万亩,比去年增加0.8万亩,出苗率达97%,苗情长势好于去年。截至5月末,猪、牛、羊、禽发展数分别达到134.4万头、12.2万头、13.4万只和452.4万只。生猪规模养殖场238个,增养补栏势头良好。
工业形势持续回暖。全市15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月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9%,增速位列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两大支柱产业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3.8个百分点。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面复工,复工率100%;复产人数17784人,复产率98.8%。
消费需求回升,开启了今年的好兆头。1-5月份,全市限上社零额下降较前4月收窄17.5个百分点,增速进入全省前列。通过开展“全民消费节”,首轮投放电子消费券200万元,带动消费1897.04万元,杠杆率1:9.48。为了扩大销售,6月7日,公主岭市长张明、常务副市长常忠诚联手青年艺术家李玉刚,以网络直播形式,推介特色农产品,吸引全网141.7万人观看,当日成交额达201万元。6月18日,投放第二轮总值200万元消费券,准备适时投放第三轮消费券,持续推动消费稳步回升。
由于农业稳定,工业形势持续回暖,全市就业形势全面好转。1-5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52%。失业人员再就业601人,完成年计划的5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6人,完成年计划的41.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万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31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1591人。
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让百姓最大限度获取政策红利是该市当下重要举措。全市共储备专项债券项目26个,债券需求41.74亿元。已申报专项债券项目8个,获批专项债券资金5.74亿元,主要用于供水、供热等城市和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中粮、恒昌等6家企业申请疫情防控贷款5.76亿元,并审核上报3家企业入选吉林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可按规定享受税收政策。
项目引领是全面发展的根基。公主岭市坚持以项目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紧牵项目“牛鼻子”不放松,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谋划、专项债券等重点工作进行目标式量化分解,形成全市一盘棋,通过促转型、抓技改、签订单、上产能,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全省“三抓”“三早”行动,开展了征地拆迁“百日攻坚”,实行了网上“不见面”审批,超前做好项目开工各项工作。今年计划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5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4个。截至目前,已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95个,总投资526.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17亿元。布局“十四五”规划,聚焦“十个围绕”,对标新基建“761”工程,全市共谋划项目198个,总投资687.14亿元。已进入省级盘子项目63个,总投资210亿元。通过“云洽谈”“云招商”等方法,共对接洽谈30多个项目,推动投资4.5亿元的上海韵达二期、投资10亿元的上海中通、投资10.5亿元的上海申通等27个项目成功签约,合同引资额近500亿元。
公主岭市将以此次代管关系变更为新起点,抢抓机遇、拉高标杆、主动融入、真抓实干,深度参与长春国际汽车城规划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充分融入长春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通过范家屯、大岭和响水等重点区域的率先发展,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带动全市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地完成长公交通路网、范家屯智慧物流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长春公主岭产业融合、设施融合、产教融合、城乡融合、三产融合、治理融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加快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吉林日报记者 刘桂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