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吉林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笔
昌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成功召开;位居全国乡村振兴新闻传播影响市级百强城市排名第二位……吉林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吉林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菜篮子”生产供应,农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和谐稳定。
吉林市重点打好绿色优质、提质增效、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四张牌”,实现由“主粮区”向“优品区”跨越、“特色区”向“高效区”转变、“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种植区”向“旅游区”扩能,乡村产业变优质、变高效、变兴旺。
完善农业生产功能
吉林市以丰富“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给为根本,优化结构。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6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11.5亿斤,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温室冬季利用率达到68%,建成50个特产标准园,培育了木瓜、火龙果等“南果北种”新亮点;376个“大棚房”问题全部整治到位并通过国家验收。非洲猪瘟疫情保持“未传入、未发现和未发生”的稳定态势,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稻鱼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万多亩,举行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现场观摩会。
目前,吉林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33户,其中包括老爷岭、福源馆等5户国家级企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7个。特别是今年4月27日,昌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是今年吉林省唯一上榜的创建单位,也是吉林省首个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产区的“国字号”创建单位。
截至目前,吉林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公顷。应用无人机、耕种收全程农机装备,农机作业率达到81%,推广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新模式,保护性耕作和免耕播种增加到6000多公顷;与袁隆平团队合作成立国家粳稻技术试验站和繁育基地;应用卫星技术建立云耕农业大数据平台,组建省内最大的互联网可视农业联盟,可视农业基地发展到75家;首届“十大农村创业创新明星”新鲜出炉,2019年年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998人。
丰富乡村产业形态
当前,吉林市着力做好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和产业脱贫三篇文章,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注重发挥冰雪旅游和山水生态优势,打造环城市周边休闲农业圈,加快建设“万昌—孤店子”温泉农业产业带,丰满区、蛟河市两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以及二合雪乡、金珠花海等120多个精品景点,促进“大农业”与“大旅游”融为一体。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发展到124户。
壮大农村电商。按照“一村一品一电商”模式,让信息进村、农产品出村,全市益农信息服务站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评选“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米、木耳、杂粮等农产品在国内国际享誉盛名。“桦牛”品牌成为冬奥会指定产品。舒兰大米、桦甸黄牛、黄松甸黑木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拓展农村生态功能
吉林市重点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整治人居环境。全面启动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体系,形成村收集直接转运、乡转运、就地处理三种模式。为防止被清理的柴草垛、垃圾堆出现“反弹”,提出“绿美乡村”理念,在清理位置栽植绿化苗木,村屯小树林达到329个,完成“果树进院”3万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经验模式在全省推广学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88.5%、96%,在全省领先。
建设美丽乡村。吉林市近几年共打造50个省级美丽乡村,200个示范村。从2019年开始,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结合全省“百千工程”,启动“一带引领、十区样板、百村示范、千屯提升、万户美丽”工程。财政投入7500万元,县(市)区同步配套,共整合各类资金投入6.2亿元。重点打造“永吉—桦甸”乡村振兴引领带,各县(市)区联动建设10个样板片区、103个示范村、1042个提升屯、10355户美丽庭院。用庭院的“小美”扮靓乡村的“大美”,带动全市美丽村屯、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推荐吉林出彩农业等4户企业列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后备;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完成村屯绿化295个农村户用厕所改造2.5万户;国家和省推荐示范社3个、示范农场10个……下一步,吉林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总要求,以实施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十大工程”为载体,着力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调精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平台载体创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潜力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