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治理有效 “解锁”乡村治理“密码”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东辽县泉太镇派出所所长为村民发放普法宣传单。
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辽源市积极探索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从家长里短到信访维稳,从卫生习惯养成到人居环境改善,从个人致富到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短板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发挥?
辽源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成立了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建立“一核六线”工作法和“一办六组”工作机制,选调6名优秀年轻干部专门成立市委乡村振兴办公室,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副市长任乡村振兴办主任;5名市级领导分别担任六个专项组的组长。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百姓腰包鼓起来了,贫困户生活有保障,村容村貌在提升……去年以来,东丰县杨木林镇城子村喜事连连、好事不断,村民们都说,这都要感谢村里来的乡村振兴指导员。
2019年,辽源市先后选派51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奔赴乡村发展第一线,东丰县纪委工作人员张绍龙被派驻到城子村。
一年多来,他挨家挨户走访、全身心投在村子里,一个个发展的“金点子”、新思路不断涌现。
城子村原来是软弱涣散村,没有集体经济,为此,张绍龙千方百计寻找致富门路,通过土地流转、节约集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指导员就是村里的‘福星’,为村里带来了很多致富项目,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真得好好感谢他!”城子村1组贫困户姜维斌激动地说。
近两年,辽源市不断强化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履职能力培训,乡村带头人领富带富、基层治理本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落实54名县区领导、72个县区直包保部门和54名第一书记、2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包保责任,通过开展“五结合五整治”、“六个整治”,乡村振兴坚强战斗堡垒进一步筑牢。
在东辽县凌云乡平川村6组,“致富达人”于华的名字家喻户晓,19年来,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而且带动身边村民走进致富“阵营”。如今,于华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新型农民培育上,在自家院子里建设了220平方米的培训场所,为广大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帮助更多人走上致富道路。
为加大人才支撑力度,辽源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乡土人才,2019年,全市共培训各类人员6000余名,选调2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派驻入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旅游从业人员、电商发展等致富带头人才2500余名。龙山区注重发挥乡贤作用,安国村探索形成了“乡贤会+”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自治为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大良水,养育你;为大良,齐合力;破旧俗,创新意;敬老人,尊伦理……
在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一句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顺口溜”广为流传,许多村民表示,这些“顺口溜”接地气,容易理解,便于更好地学习和遵守。
制定村规民约,为村民自治树立了一把“标杆”。
大良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敏告诉记者:“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公认的办事标准和行为规范,许多村民对内容相当熟悉,大家都会自觉遵守。”
在辽源市许多乡村文化墙和村民家中,随处都能看到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自律、自治和自我监督能力。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辽源市始终坚持自治为基的理念,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制度,组织并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2018年,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老营村移风易俗管理办法》,在9个自然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实施以来,村干部以身作则,不操办酒席,村民在非重要的酒席操办上明显减少,过去建仓房、房屋装修都要操办的现象没有了,村民自觉性大大提高,民风民俗逐渐好转。
东丰县三合乡兴太村坚持自治为核心,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法治为本,营造和谐乡村环境
走进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村部,乡村振兴检察服务苑宣传画格外引人注目,村民利用手机进行扫码,点击进入界面后会看到这里涵盖法律法规、盗伐林木、污染环境等7个方面内容,不但有法律宣传和真实案例,还可以在线上进行法律咨询。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两年,老营村不断提升村级法治服务能力,建立了法律宣传队、纠纷调解队和村民治保队,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发挥人民调解作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提起法治建设,朝阳村党总支书记韩丽感触很深,村里矛盾纠纷往往事不大,但有的涉及法律问题,根本是协调人的问题,需要耐心、法理情相结合。对于村里调解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司法所人员都会主动介入,及时调解,即使调解不成,也会引导村民走法律途径。
为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辽源市不断强化组织制度保障,研究制定《辽源市政法系统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创新开展了“百名政法领导干部包乡联村”活动,深入乡村治理第一线,由223人各级政法干部组成15个包乡联村工作队,实现全市518个村全覆盖。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对全市518个农村辅警(综治协管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村级法治阵地68个,在建9个,拟建20个。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网上村落”微信群,定期发送普法知识。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积极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促进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依法规范解决。
德治滋养,弘扬崇德向善正能量
推行德治建设,需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气转变。
2019年,老营村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儿媳、好少年、好邻居、好家庭“五好”评选活动,由百姓自己评选产生,经过整理,选出了以好婆婆孟庆芝为代表的“五好”人员27人,以龙艳霞为代表的“最美志愿者”3人。
老营村第一书记王德福说,开展评选可以让好人好事在村民间传播,让爱慢慢滋润百姓心田。通过树立榜样,增强了村民们的“荣誉感”,推动文明新风,实现德治的目标。
近年来,辽源市坚持以德治为支撑,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法治精神和民主氛围。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截至目前,辽源市所有行政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微景观、宣传栏、好人榜、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宣传基本达到全覆盖;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工作,目前共建成国家级文明村镇8个,省级文明镇12个、省级文明村28个,市级文明示范村100个、先进示范村138个,文明示范户1000户、先进示范户1375户。(吉林日报记者 赵蓓蓓 吕金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