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免耕播种 土地托管 现代农机 “三驾马车”将我市春耕拉上“快车道”
长春日报5月13日讯(记者 王海涛 梁 闯 赵猛佳):“烟暖土膏民气动,一梨新雨破春耕。”五一前后,长春市掀起抢墒播种的春耕热潮,田间地头一派繁忙,随着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大力推广,春耕生产在环节上做减法,在科技运用上做加法,现代农机为春耕生产增速提质;同时,土地托管作为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已成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一种发展趋势。“欲乘长日勤春耕”,截至9日,长春市大田播种接近尾声,免耕播种和土地托管的持续推进,以及现代农机的使用,助力长春市春耕生产实现了“大提速”。
“抢墒情”:免耕播种人力物力双节省
“盛家村村东头那块地,需要一台搂草归行机、两台免耕播种机。村西边那片地,4台播种机同时作业,下午完成播种。”6日,农安县三岗镇三岗村亚宾合作社理事长常亚宾一大早便调度农机,布置当日春耕任务。常亚宾告诉记者,合作社的8台免耕播种机,每天都会在田间加班加点耕种,单日播种面积超过50公顷,“这机器又快又省事,一遍下去,连耕带种再加施肥,全齐了!”
立夏过后,艳阳高照。广袤的农田里免耕播种机在田间穿梭,大显身手,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工序。农民们抢抓气温回升、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掀起大田播种高潮。
“春耕播种一刻也耽误不得,一定要尽快抢播、抢种。”2020年,常亚宾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突破700公顷,全部实现免耕播种,涉及周边多个乡镇十几个村屯。“为了不耽误春耕生产,今年合作社又增加3台免耕播种机参与作业,我们将人员和农机分成几支播种小分队,按照工序提前规划、调度,合理选择播种区域,分片完成春耕任务,提升作业效率。”常亚宾说。
近年来,长春市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种植模式,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以及节能省工、增收稳产的特点。今年春耕,仅农安县免耕播种机就新增300余台,总数已达到2858台,为全县的保护性耕作面积提供了机具保障。“免耕播种节省人力物力,十几人20多天就可完成700公顷,每公顷还能增产500公斤左右,这种一劳多得的播种方式已成为主流。”常亚宾说。
“田保姆”:土地托管为科学种植打基础
风暖万物发,播种正当时。7日,在德惠市米沙子镇新华村靠山屯的一片土地上,13台玉米免耕播种机同时作业,一派繁忙景象。“这块地是托管到合作社的,辐射了五家子、天吉等周边4个村,今年保护性耕作土地面积106.7公顷,两天内就可以全部完成播种。”农机手顾不上多说,驾驶播种机作业去了。
同样,在德惠市布海镇德升村一处托管地块里,机器轰鸣,3台免耕播种机正在耕作,机械手熟练的操作。吉林省德惠市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不时地进行着现场指导,一些托管农户也来到自家地块,手拿铲子检查种肥作业情况。
据了解,该合作社建立了集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生产托管、农技服务、粮食收储销售、农业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托管模式和托管基地,有力推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今年我们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了2000公顷土地托管合同,涉及15个乡镇65个村2000余户农民,而且全部实行保护性耕作,采取免耕播种的种植模式,秸秆全量还田。从春种到秋收,合作社对托管的土地全程管理,做名副其实的‘田保姆’”。合作社负责人林青松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接管的土地已经播种完成。
“农民自己种地,存在着盲目购种、管理粗放等问题。由大型合作社对托管地块量身定制‘个性化’种植方案,为科学种植奠定了基础。”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刘景圣说。该合作社与吉林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专家领衔的科技团队,编制了生产托管服务指导手册,涵盖玉米种植、农机作业等42项具体操作标准和方案。
“合作社推广‘免耕+精量化播种’方式,每亩地节约肥药7.3%,出苗率达九成以上。”林青松说。
“秀肌肉”:现代农机成春耕提速主力军
今年春耕,榆树市五棵树镇广隆村天雨专业种植合作社新购置了“超级播种机”,这台机器日播50公顷的播种量让播种效率提高近一倍。但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型号播种机的搭配使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
9日一早 ,农安县中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几十台免耕播种机出动,奔赴大田播种生产。“考虑到农安县的地形特点,我们合作社的免耕播种机主要是两垄的机型,今年春耕播种投入了53台机器都没够用,明年合作社还要引进更先进的机型,总台数争取突破100台。”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宝告诉记者,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改变了农民对免耕播种机、搂草归行机、深松施肥机等农机具的认识,这些农机的搭配使用,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望无际的农田里,一台台“铁牛”轰鸣耕作,一次性完成秸秆还田、土地深松、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耕种环节。“农机就像汽车一样,也会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合作社最新购置的14台免耕播种机的施肥盘和肥箱都进行了精细化的调整。改进后的施肥盘,在较硬的耕地上作业同样游刃有余,加大的肥箱,将减少补肥次数,提高效率。”从最初的9台免耕播种机,到如今的53台,农机的变化发展让刘宝感受颇多,“农民们更看中的是免耕播种机的性能,最初的农机具可能会出现播种间距不匀、故障率高的情况,现如今合作社配备了专门的维修团队,农机具设备先进,精量播种,农民更加认可。”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