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养殖场刮起“健康风”——长春市发展“双健康”养殖经济的调查
图为吉林康发无抗生态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与规模养殖企业主开展交流活动。榆树市在参加培训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企业与养殖场技术对接工作,助力健康养殖技术落地见效。
图为吉林康发无抗生态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与规模养殖企业主开展交流活动。
早春,记者在农安、德惠、榆树一路行走,在规模养殖场看中药无抗养殖技术,与投资人聊健康养殖理念,处处感受到健康养殖浓厚的氛围。“健康”在长春市的很多养殖场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从只认“票子”到开动脑子
3年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我省开始在长春市开展“无抗肉试点示范”工作,中药无抗养猪技术研究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和养殖户的重视,开展健康养殖学习蔚然成风。
据介绍,全省现在50头(只)以上牲畜规模场户和千只以上禽场约6067个,场主以农民、务工回乡人员、转岗人员和企业老板为主,除大型企业外,场主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从业人员均缺乏系统、专业的养殖和防疫知识,主要靠经验,或依据药厂、饲料厂的售后服务指导,很多人不注重学习,参加培训也不积极。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为了让中药养殖知识学习入脑入心,长春市多次组织专家开展培训。邀请吉林大学张晶教授和长春市畜禽无抗产业协会首席专家彭激夫,分别就无抗养殖的发酵饲料,无抗养殖品牌价值和可饲中草药在养殖实践中应用,对无抗技术应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解读。培训之后,长春市各县(市、区)畜牧局、畜牧总站相关负责人还带领养殖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到无抗养殖场参观学习。在榆树市,去年8月以来,畜牧行业共有22人参加了这样的培训,该市畜牧总站站长刘振文认为,普及无抗养殖技术,做好品牌宣传,需要行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先学一步,也更需要广大养殖户多动脑子,转换思维、转变观念。
付出当然有收获。看到“一把盐、一炷香、一包药”就能让生猪壮起来,还可以针对母猪、仔猪开展针对性治疗,这让养殖户们对中药无抗健康养殖技术加深了了解。亲眼看到了效果,自然就增强了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学习。
正如榆树市畜牧局副局长程立志所说,“一些场主对‘票子’很重视,对‘脑子’却重视不够。当今时代,‘没有脑子’的场主肯定不能赚钱,忽视‘脑子发育’的场主走不长远”。
新模式——“门店+养殖基地+无抗技术”
3年来,长春市积极利用中药无抗养殖技术培育健康畜禽,通过推广技术,开展深层次培训,努力实现畜禽资源和消费者身体的“双健康”。目前,中药无抗养殖已拓展到猪、鸡、牛、羊等领域,养殖基地40个。
“吃咱们的无抗猪肉,能补充微量元素,吃出儿时味道、乡村味道。中药替代抗生素,促使饲料毒素排出,口感独特。”在长春康发无抗肉超市,经过销售人员耐心讲解,有着良好肉品质量的无抗肉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据吉林康发无抗生态农牧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杜运升介绍,长春市康发公司从2004年起开展无抗养殖技术研究,已拥有11个配方、10个无抗生产标准,其中一个进入地方标准。他们利用中药饲料添加剂养殖技术培育的中药保健猪,成为多地展会的参展商品。
禁用抗生素,没有残留,不存在生物耐药性问题,这是无抗养殖的优势所在。康发公司在中药养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并成功通过“门店+养殖基地+无抗技术”的模式,在打造基地试点的同时,向其他场主提供防疫服务。在公司的农安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徐哲艳已经建立成熟的保健程序。来自外地的养殖户,从农安基地拉走保健猪回去饲养,严格进行场地管理。同时,公司定期派人驻场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场里药品“零库存”,大大节省成本。
共享健康养殖红利
无抗养殖技术,让中药健康知识走进养殖场,让养殖降低了风险,让从业者看到新的机遇。
长春托佩克牧业公司负责人朱国龙表示,过去在德惠市郭家镇的养殖基地,如果库房不备点药,会心里没底。当他看到采用无抗养殖技术的养殖场,所用中药是现用现配,天天用新药,让猪场减轻负担的做法,很受启示。现在他的养殖场已开始尝试用中药防病治病。
完善技术推广应用体系,让无抗技术广泛应用。试点以来,省畜牧业管理局和长春市畜牧业管理局积极部署和进行长远谋划,成立长春无抗养殖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团队,全程参与跟踪指导。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开展“无抗肉”试点示范工作。深化“无抗”试验,建设基地,推广技术,成立无抗协会,创建“无抗”品牌。经过3年多的试验,在畜产品安全、疫病防控、节本增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更多无抗超市的设立,长春市正在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和产品认证,培养一批无抗养殖技术骨干,无抗养殖将逐步在全省推广。届时,“双健康”养殖技术定会让市场接受、消费者认可、生产者受益,带来的不只是丰厚的经济回报,还有极大的社会效益。(曾庆伟)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