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分类处理 变废为宝 梨树小宽镇创新垃圾处理方式
吉林日报讯(记者 刘艳 实习生 杨率鑫):不见成行的柴草垛码在路口,不见散乱的垃圾随意堆放,更不见成堆的畜禽粪便积在院内。如今,经过人居环境治理后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小宽镇,不仅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连分类处理后的垃圾都成了抢手的宝贝。
小宽镇畜禽养殖户众多,仅五家户村就养牛500多头,导致各村柴草堆放多、畜禽粪便多的卫生难题。“以前家里门前屋后臭味浓重,赶上下雨天,牛圈的粪汤有半尺深,进出得穿高帮靴子。现在好了,村里给建了垃圾集中处理点,所有粪污都能运到那去,院里一下子就干净了,连牛都长得更加精神了。”连续养了3年牛的五家户村村民霍占吉告诉记者。
霍占吉所说的垃圾集中处理点位于村外500米处的一块田地里,由村委会租用农民的土地建成。这里的垃圾被分为粪便堆放处、建筑垃圾堆放处、农药品等有害物品临时堆放处和柴草垃圾堆放处4个区域。其中,粪便堆放处的粪便在发酵完变成有机肥后,会被争相赶来的农户运到自家地里做肥料;柴草和部分生活垃圾处,在采用四平市科技局提供的益生菌发酵技术后,经过两个月也能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而建筑垃圾则变成填坑修道的好材料;剩余那些不可循环利用的垃圾,由镇里统一转运到梨树县处理。
当记者走进这一垃圾集中处理点时,几位拉有机肥料的农户正在装车。“发酵好的肥料啥杂质也没有,都被大伙儿争抢着拉走了。以前五六个粪堆个个都有2米多高,现在就剩这些了。”其中一位村民说。
本是产量过剩、废弃无用的粪便和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宝贝。与此同时,小宽镇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包保领导督查验收、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工作方式,倾力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如今,小宽镇的环境美了、卫生好了,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在逐步提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