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抢救性挖掘整理功勋显赫的参战老兵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传承红色基因、珍惜美好幸福生活,凝聚起推动吉林振兴发展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强大精神力量,7月22日起,国际在线吉林频道联合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寻访老兵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系列报道,通过那些“讲不完的故事”,不断推动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和平年代继续发挥余热的老兵李文惠的风采。
视频制作:卢宏娜 马嘉琪 梁致嘉
“我们当过兵的人,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人,一生为党、为国家作贡献,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从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路走来,见证祖国历史变迁,两鬓斑白的老兵李文惠精神矍铄,提起军旅生涯时更是神采奕奕。
李文惠1928年出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的哥哥作为一名早期的共产党员,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受哥哥的激励和影响,李文惠心中早早埋下了革命的种子。17岁那一年,满腔热血的他毅然参军入伍。由于在部队中表现优异,18岁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誓以青春和热血继续哥哥未竟的事业。
老兵李文惠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我参军那年,日本投降。”回忆起入伍当兵时的情况,李文惠说,自己1946年开始行军,参加过石家庄战役、满城攻坚战、马良山阻击战以及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回忆起经历的战争,李文惠历历在目。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保家卫国,李文惠从大西北来到东北入朝参战。李文惠入朝作战是在冬天,在朝鲜北部最寒冷地区与敌军作战,“跟着部队走,部队到哪我到哪。当时条件差点,只能吃炒熟的面粉,靠冰雪解渴。”
在一次战斗中,敌军飞机狂轰滥炸,李文惠为救战友头部受伤,留下了头痛的病根。“飞机轰炸,炮弹扔下来把房子都炸塌了,我们被压在草房底下。”李文惠说。
老兵李文惠(中)为孩子讲述自己的战斗故事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李文惠才跟着部队回到了祖国,“战争结束很开心,不打仗了,和平了。”
1955年,李文惠进入军事科学院深造,毕业后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他保持军人作风,一丝不苟地做好工作,得到上级和身边同事的认可。
1983年,退役后的李文惠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区工作中,用余热温暖人心,以行动诠释责任。在社区活动中,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组织学习中,他更是积极参与,有时候克服身体上的不便也要坚持到场。他常常教育年轻一代要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掌握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李文惠在部队服役期间的照片 受访者本人提供
“老父亲入党77年,参军35年,如今96岁了,生活上仍然规律作息,衣服床铺都整理得板板正正,一直保持着在部队的生活习惯和作风。”李文惠的女婿尚秉谊说。
在尚秉谊眼中,李文惠对全家的影响很大:“我们是个革命家庭、军人家庭,老父亲共有4名子女,全部是军人,我也是军人。我们受老人家感染,生活、工作、学习都是按照老人家的教导做的。”
志愿者看望老兵李文惠(右三)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初心未改,军魂常在,老兵李文惠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常说,自己不求官也不图钱,只想在有生之年做点实事,“多做好事是福气,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幸福安逸的老年生活,我很知足。我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发挥余热,竭尽所能为社会作贡献。”(文 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