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抢救性挖掘整理功勋显赫的参战老兵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传承红色基因、珍惜美好幸福生活,凝聚起推动吉林振兴发展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强大精神力量,7月22日起,国际在线吉林频道联合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寻访老兵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系列报道,通过那些“讲不完的故事”,不断推动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战场上舍生忘死勇救伤员、退役后本色不变甘于奉献的老兵朱万金的风采。
视频制作:卢宏娜 马嘉琪 梁致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时至今日,94岁高龄仍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兵朱万金,听到熟悉的旋律依然会眼含热泪。
老兵朱万金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1946年,年仅16岁的朱万金积极响应国家征兵号召,成为一名战士,圆了儿时的从军梦想。“我9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无依无靠。当时经常一起玩的3个小伙伴说牡丹江炮兵卫生学校招生,我们便一起报了名。”朱万金说,入伍以后他觉得自己走对了道路,在军营的日子让他有了干劲儿。
从没摸过枪的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迅速掌握了枪支的使用技巧和作战要领,在短时间内从一名新兵蜕变为能够冲锋陷阵的战士。随着军龄的增长和战斗经历的丰富,他的信仰也愈发坚定而执着,1949年,朱万金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老兵朱万金(左)向青年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1950年,朱万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刚到战场便接到了护送伤员撤离的艰巨任务。
在一次战斗中,朱万金冒着枪林弹雨将受伤的战友一次次从敌人凶猛的“火舌”下抢救下来并安全转移,当他再次冲入战火中准备背起伤员撤退时,一颗炸弹轰然降落。突如其来的轰响后,鲜血瞬间从他的手和肩膀喷涌而出,染红了衣襟,也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我们3个人,敌机的炸弹过来后,我们都卧倒了,炸弹离我很近,周围的土都把我埋住了。”朱万金说,当时自己脸上全是血,手指也被炸断了,天旋地转的,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还活着。朱万金咬紧牙关强撑着站起来,继续转移伤员,最终成功将伤员安全转移至后方医疗点。因为他心中有着对战友不放弃的深情厚谊,勇救伤员,被部队荣记战功一次。
老兵朱万金(右)向关爱老兵志愿者表达感谢 供图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退伍后,朱万金进入长春市市政工程部门担任医疗室主任,继续发挥光和热。工作中,他党员初心不改,军人本色不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生活中,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深受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尊敬与爱戴。离休后,他积极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的军人情怀。
“党培养了我,国家培养了我,只要自己能动,哪里需要去哪里。”朱万金坚定地说。(文 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