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珲春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纪略
吉林日报  2019-10-28 10:11:36

  原题:同心编织“幸福结”——珲春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纪略

  吉林日报10月27日讯(记者 王法权 相文婷):开放包容的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边境线长385.5公里,总人口30余万,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现有23个民族,其中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占45.9%,属于典型的对外开放前沿城市、边疆县市、少数民族县市。在这里,维护民族团结逐渐成为边境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各族儿女手牵手、心连心,共荣共兴,共同编织团结、和谐的民族“幸福结”。

  心手相牵 汇聚民族磅礴力量

  近年来,珲春市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时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把守护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矢志不渝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营造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民族关系和谐融洽、边疆稳固安宁的良好局面。2016年,珲春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民族文化的瑰宝始终被精心呵护。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素有“满族剪纸”之乡的美誉。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小学校现有满族学生24人,占全校学生人数近60%。为此,该校结合地域民族特色,将满族剪纸课设为校本课,大力发展学生的满族剪纸能力。在该校的教学楼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有风景、人物、满族民俗、文字、花卉等,每个班级的班名,也都用剪纸作品展现出来。20多年的满族剪纸教学,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满族剪纸,更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了下来。如今,该校全体教师都能够做到人人会剪纸、人人会说满语。

  互通互融 各族儿女手足情深

  珲春作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积淀的地方,特殊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她大气、包容、进取的城市秉性,同时也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得以传承。

  珲春市新安街长安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混居社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壮族居民,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56%,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为加深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社区各个团体敞开怀抱,主动吸纳其他民族的居民参与活动。现在,长安社区的京剧团体、管乐团体、象棋团体、乒乓球团体都成了多民族团体。不仅如此,逢年过节,社区老年协会都会将空巢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汉族老人教朝鲜族老人包饺子、包包子、包粽子,朝鲜族老人教汉族老人腌辣白菜、做大米饼等。“一起制作美食,一起品尝,像家人一样其乐融融,感觉特别幸福。”长安社区老年协会会长金仁子说。2017年,长安社区被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双语和谐社区示范点。

  爱党爱国 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立足新时代,珲春市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爱党爱国教育相结合、与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相结合,继承红色基因,突出政治引领,开展声势浩大的“祖国在我心中”“同心筑堡垒”“边陲党旗红”“民族团结·富民固边”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代内涵。

  政协委员孔宪国是珲春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延边州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吉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更重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带领广大回族群众积极投身于珲春的开放发展。他立足自身,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政府保持联系,汇报工作情况,反映群众动态,当政府的宣传员、回族群众的贴心人。

  和谐发展 夯实民族物质基础

  近年来,珲春市着眼决胜全面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抢抓东北振兴、沿边开放等重大机遇,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政策优势,全线发力推动开放发展。

  珲春哈达门乡涌泉村村委会主任崔龙哲是个地地道道的朝鲜族。自担任涌泉村村委会主任以来,崔龙哲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想方设法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2016年,涌泉村新建了净水池、堆肥场,完成了室内卫生间改造23户。扶贫工作中,他从帮扶单位争取5万元扶贫资金,为5户困难村民买了黄牛、仔猪、饲料、大棚建筑材料等。申请了“兴边富民”黄牛养殖项目资金40万元,为村民购买并发放了黄牛;2017年争取扶贫项目资金80万元,其中,48万元为涌泉村新建牛舍,32万元用于购买黄牛30头。涌泉村在他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乡的前列。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珲春市将继续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守护灵魂一样守护民族文化,促进边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珲春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