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太阳、地球和天气 共建幸福美好吉林
吉林日报  2019-03-22 09:52:16

  吉林日报3月22日讯:今年3月23日是第59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

  太阳是一颗恒星,距离地球近1.5亿公里,是太阳系的核心。在超过45亿年的时间里,太阳一直是地球上天气、气候和生命背后的驱动力。它为地球上所有生命提供动力能量,塑造我们的心情和日常活动,也是人类音乐、摄影等艺术的灵感源泉。

  气象科研人员从未停止过对太阳、地球和天气的深入研究,并为社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服务,降低气象灾害影响。今天,世界各国气象部门除了常规的天气观测和预报,还开展对大气温室气体、紫外线辐射、气溶胶和臭氧及其对水质、海洋和陆地生命影响的监测。气象科学家利用太阳辐射测量来研究气候变率和变化,对太阳、地球和天气有了更深的认识。

  全球变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自19世纪下半叶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始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这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从而促使更多、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发生。

  以2018年为例,吉林省天气气候异常复杂多变,汛期共有4个台风直接或间接影响吉林省,引发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高达6次,同时,还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旱和伏旱。

  气象部门依托卫星、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等组成的现代化气象综合观测体系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基本建立了以数值预报为核心、不同时效有序衔接的气象预报、预警和气候监测、预测业务体系,吉林省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时效得到明显提高。在应对上述台风过程中,省气象局提前72小时准确预报台风“苏力”“西马仑”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省委、省政府依靠准确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安排部署转移人口,各部门联动响应,成功避免了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造成人员死亡等极端后果。

  积极应对春夏旱情,全省气象部门采取东北区域飞机联合作业和多手段立体作业等措施,共增加降水约3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和解除了旱情。全省开展地面防雹作业1160次,减少雹灾损失近2亿元。

  在应对气候变化,开展气象防灾减灾过程中,吉林省气象现代化能力建设也逐年向纵深发展。2018年,完成了省市县一体化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和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率先开展了智能网格预报业务。预报质量又创新高,吉林省暴雨预报准确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十项主要气象要素预报质量评定中九项全国排名前十。气象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联合发布气象次生、衍生灾害风险预警,有效降低了气象灾害影响。

  在全省推广试用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和手机APP,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成长白山生态站(二期)建设,启动“吉林省卫星遥感业务系统平台”建设,推动风云4号气象卫星接收站建设,为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吉林省已提前两年达到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今年启动未来三年新时期行动计划,全省气象部门正努力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并同时开展海洋气象保障工程一期建设,为更好地开展气象观测、预报预警、服务民生提供保障。

  当前,全省气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改善和服务民生等各项重大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效益,与大家共同关注太阳、地球和天气,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美好吉林。

  (作者系吉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田东艳